数十年艰辛努力,百万亩荒山披绿。长汀人民锲而不舍,终将往日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成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长汀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学习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基础工程”来抓,建立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制定治理规划,广泛筹措治理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措施,深入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形成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大合力。
学习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坚持把群众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动员机关干部,培育治理大户,引入外部资金,坚持走水土流失治理的群众路线,调动了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创新治理理念和技术,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水土流失新路子。
学习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持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治理荒山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注重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从治理水土流失中得到实惠。
学习长汀经验,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长抓不懈。治理水土流失,非一日之功。数十年来,长汀人民凭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韧劲和拼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取得了治理水土流失的重大胜利,形成了水土不治绝不收兵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浓厚社会氛围,增强了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信心和干劲。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希望各地能学好用好“长汀经验”,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福泽人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