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大藤峡工程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
 
分享到:
2022-11-11
 
  近日,大藤峡公司组织完成2022年度大藤峡工程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效果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南木江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较2021年增加28种。
  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为大藤峡工程水生态保护体系的“双鱼道”之一,具有河湖连通功能和鱼类洄游、栖息等重要生态科研及实践价值。鱼道全长5.4公里,由工程鱼道段、生态湖和生态鱼道段组成。其中生态鱼道通过模拟自然河道设计为形态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下洼式绿河”,河滩、河湾和湖泊交叉重现,植物茂盛,特别是生态湖滋养了大量的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饵料生物,为多种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和鱼类涵养地。南木江鱼道于2020年4月投入运行,累计放水量近3亿立方米,2021年首次开展过鱼观测,观测到鱼类21种。
  2022年,大藤峡公司在总结2021年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鱼道运行与过鱼效果监测方案。在水量调度方面,基于鱼类游泳能力测试与鱼道优化设计成果,动态调节鱼道启闭闸门,确保鱼道流量在适宜区间;在监测投入方面,结合南木江生态鱼道实地条件,科学增设监测断面,合理加密监测频次;在监测手段方面,不断优化监测方法,运用定置网、超声波探测、水下视频监测和射频芯片跟踪的“四合一”观测技术体系对鱼道过鱼设施效果进行监测,为过鱼效果评估及水量优化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过鱼效果监测团队负责人介绍,在鱼道的上中游、生态湖和下游缓流处可以观测到大量的四大家鱼和鱤鱼等洄游性鱼类蜂拥而上、成群上溯,累计观测到过鱼种类达49种,过鱼效果良好。
  下一步,大藤峡公司将持续做好鱼道过鱼观测工作,进一步加大鱼道过鱼智能观测技术攻关力度,不断提高鱼道运行管理水平,努力将大藤峡工程打造为“人水和谐、生态多样、工程壮美”的一流生态水利工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大藤峡工程水生态保护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大藤峡公司扎实推进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盛世修重器 福祉映珠江
珠江上的“三峡工程”迎来重大关键节点,将发挥这几项效益!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