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赋能 网格聚力

——郑州黄河河务局巩义黄河河务局“网格化+智慧化”守护黄河安澜

发表时间:2025-09-19

  通讯员 马明扬 张晓晨

  清晨的巩义黄河滩区,晨光熹微,水雾氤氲。在蜿蜒的生产道路旁,一根编号082的白色巡查桩静静伫立。郑州黄河河务局巩义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082网格责任人赵建峰使用手机“碰”了一下巡查桩顶部,随即将该网格“1×1”公里范围内的检查情况登记上传至河务局“1×1”公里网格巡查系统。

  不远处,多旋翼无人机正沿河道低空飞行,高清摄像头不断捕捉滩区动态执法人员肩上的4G执法记录仪持续运转,记录实时影像;手机App同步上传巡查信息——这一切,勾勒出巩义黄河河务局以“网格化+智慧化”为核心的水行政执法新图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巩义黄河河务局以网格化筑基、以智慧化赋能,将所辖黄河河道和滩区科学划分为多个1公里×1公里的基础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实体巡查桩和电子标识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一片一格、一格一人、一人一责”的管理模式。

  这些巡查桩不仅是地理界标,更是物联网系统的信息节点。它们内置感应芯片,可与巡查人员终端互联,自动记录巡查时间、内容和频次,形成电子巡查日志,有效杜绝巡查盲区和虚报漏查。网格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衔接,共同织成一张覆盖全域、责任明晰的防护网,真正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

  在传统人工徒步巡查的基础上,巩义黄河河务局深度融合无人机遥感、视频监控、物联网感知和移动终端四大科技手段,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巡查模式。

  “天上”,主要由无人机航拍承担大范围、高频次巡查任务,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人力难以抵达的区域;“地上”,巡查人员使用手机上安装的“网格化巡查管理系统”App,按预设路线和清单开展现场核查,“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非法采砂等多种场景进行识别与上报;“网上”,主要指指挥中心通过系统后台,可实时查看巡查进度、预警信息,实现远程调度与协同。

  这一模式彻底扭转了以往“跑断腿、看不全、反应慢”的被动局面。如今,哪怕是最偏远的滩区角落,也能被系统“看见”,隐患识别与响应效率提升超70%。

  “以前巡河是‘人海战术’,发现问题全靠经验,记录靠纸笔,上报靠跑腿。现在完全不同了!”赵沟控导工程管理班班长张超指着“网格化巡查管理系统”App的数据看板说,“你看,系统会自动提示今天需要重点关注的异常情况,还推送了历史同期对比数据。”

  从依靠“铁脚板”到“无人机飞一飞”,从“纸质日志”到“一屏通览”,巩义黄河河务局以“网格化+智慧化”双轮驱动,不仅构建起覆盖全域、响应敏捷、执行有力的河道巡查体系,更探索出一条法治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9月19日

作者:马明扬 张晓晨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