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发布

多项涉水档案文献入选

发表时间:2025-06-12
  本报讯 (记者 郑浩伟)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正式发布,52项档案文献入选。其中,《金沙江上下两游全图》、清代河源图及《黄河源图》雕版、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档案文献、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荆江分洪档案、白鹤梁题刻等多项涉及水利建设的档案文献成功入选。

  档案文献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批次入选的档案文献,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在载体、年代、区域、申报单位等方面分布平衡。 

  截至目前,我国有250项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自2000年启动,重点开展档案文献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其中的《甲骨文》《清代科举金榜》《随州曾侯乙编钟》等十多个项目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知识链接

  《金沙江上下两游全图》

  乾隆六年(1741年),云南巡抚张允随遵旨考察并命人绘制。次年,在绘成的草图基础上,宫中画匠重绘后装潢成卷并进呈给乾隆帝预览,供乾隆帝决策金沙江疏浚工程之用。此图绘有上游五十二滩、下游八十二滩,每一滩上方简明记注了滩名、与上一滩距离及滩险水势。此图是目前国内现存中国古代尺幅最长的地图。 

  清代河源图及《黄河源图》雕版 

  清代《黄河源图》是清康熙、乾隆年间派人前往河源地区,在实地勘察基础上绘制的黄河源舆图档案,包括绘制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星宿海河源图》、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黄河发源图》以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黄河源图》。图中主要绘制了自星宿海西部至甘肃兰州段黄河源头干支流及周围的山川地理。采用西方经纬度测绘方法绘制的康熙时期《黄河发源图》是东西方文明、科技交流的历史见证,乾隆时期《黄河源图》的初刻木版,是现存世界各地该印制纸本图的母版。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档案文献 

  本组档案时间跨度为1908年至1911年,全面反映了清末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奏准兴办、招商集股、购置器材、确定水源、建设水厂、铺设管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质为“官督商办”,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自主创办的自来水股份制企业,兴办过程中,自主投资筹建了近代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东直门水厂。 

  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 

  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是红旗渠在修建过程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记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群众战胜困难、自发攻坚建设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治水文明的历史脉络,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人民奋斗的缩影,为研究挖掘红旗渠水利工程丰富科技内涵和时代价值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 

  荆江分洪档案 

  荆江分洪档案文献形成于1949年至1954年,主要包括1949—1953年荆江分洪工程建设档案及1954年三次开闸分洪、战胜特大洪水档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荆江分洪工程勘测酝酿、决策部署、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后勤保障及分洪胜利等情况。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中天然石梁上。现存自唐广德二年(764年)至1963年间的历代题刻165段,其中水文题刻108段。现存可辨识的文字约1.1万字,绝大多数记载的是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文字最多的枯水水文石刻档案,具有独特的水文科学价值及历史、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是全球范围内罕见的枯水水文档案及历史、艺术档案,是研究长江流域水文、气候及历史、民俗等社会活动的原始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6月12日

作者:郑浩伟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