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湖北潘口水电站大坝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日前召开2012年工作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型调整,提升发展能力”“创新变革,重点突破”。
自2005年上划中央企业以来,中国水电十五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地方军”向“中央军”的转变,从西部市场向国内外市场的转变,从水利水电业务向路桥、房建、市政、环保等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从单一施工承包向投资-施工一体化的转变。陕西省副省长祝列克的评价一语中的:“回顾十五局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改革创新。”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水电十五局如何加快转型调整,如何深化改革、再次创新。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水电十五局董事长王增发、总经理梁向峰。
中国水利报:中国水电十五局近年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情况如何?
王增发:改革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局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勇于探索,产业、业务结构加快调整,管理、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国内水利水电、非水电和国际业务“三分天下”的战略布局调整加快推进,以投资带动施工承包业务的商业运作明显增多。
新获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起重设备安装工程3项专业一级资质,顺利进入地方铁路、光伏电站、煤化工建设新领域。特别是与中铁隧道集团公司联合中标秦岭隧道工程,进入超大埋深隧洞TBM施工领域,对推动我局的市场开发和科技进步都具有深远意义。
我们还积极参与了陕西省西咸新区BT项目的投资建设,承揽了沣河综合治理等项目的施工任务。与陕西铁路投资公司、铁一院监理公司出资成立了陕西铁投宏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了秦海置业公司,以房地产业务带动了房屋建筑施工业务的发展。
中国水利报:这次工作会上,为什么要着重提出加快转型调整,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梁向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生的新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型调整。目前招投标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BT、BOT、EPC等集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甚至配套、运营为一体的商业模式正蔚然兴起。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政府基础设施特许权,主动创造市场,尽快掌握新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我们在陕西、新疆等区域的地缘优势,以新的模式开拓市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升经营层次,应该正逢其时。
特别是2011年,中国电建集团正式成立,“中国水电”成功上市,作为子企业,我们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电建集团为我们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依托平台和一体化服务的支撑体系,为我们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系统性提升经营质量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集团平台放大企业能力,是我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好地利用集团大平台,发挥优势,把握差异化竞争战略,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加快转型调整,大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从传统业务来讲,必须坚持做品牌、做质量效益、做人均指标领先。我们目前做的还不够理想,还需要不懈努力。
中国水利报:如何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王增发:首先,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切实提高领导能力,顺势勇为,直面挑战谋发展。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抓大放小”方略,全力以赴保市场、保订单、保发展,这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基础。2012年,我局的经营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技术可能、经济可行、风险可控、管控可及”的适度规模原则,找准自己的安全边界,绝不能盲目求大,急于求成。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强化对国际业务的服务支持,实现突破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系统性的服务支持体系,以超常措施,优先把国际公司打造成全局国际业务的窗口和专业队伍,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将举全局之力,利用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参与政府互惠项目、合作项目、双优项目、一揽子项目等重点工程,把国际业务逐步做强做大。
四是加快实施结构调整和商业模式创新,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一步一步加强与上游关联企业的联系,加快发展BT、BOT、EPC等业务,深度参与,培养人才,积累经验,提升投资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营能力。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投资和房地产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