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河流的本体价值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河流健康生命的探讨显得及时而又珍贵,因为人们对河流的异化在认知上开始终结,理性、尊重和人文关怀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源于业界开发治理和实践研究的结果,这个话题以哲学与伦理的高度表达了人类对于河流生命运动规律的关照,表达了人类对于一个别样的生命形态的尊重,也表达了人水和谐相处的强烈诉求。业界已经达成共识的是:恢复和维持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开始成为整个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目标。
为了使河流健康的目标有实际操作性,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河流健康评价可以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段内河流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状况,获取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但由于在概念上存在分歧,并且要评价的生态系统类型各异,因此也产生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类:其一是生态指标,即在生态系统水平和群落层次上设计指标;其二是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应用在一些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系统中,如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其三是物化指标,主要探究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非生物原因。
人类一直被视为河流的健康的最主要威胁,可以说,维护河流健康主要是约束人类行为,约束人类并不是坐守原生态,无所作为,而是对河流积极开发和保护,对不稳定因素加以约束,通过调整人类对河流的行为方式,使河流能够为本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达到保持河流健康与满足人类需求的平衡。
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体系,人们在理论前沿的探索都不会违背对河流生态进行修复与维护的初衷。尽管在这些分歧产生的过程中,人们可能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河流健康的理想基准点,但是这在人们的认知的升华以及实践的转变面前似乎并不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对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仅可应用于对河流现状的客观描述和评估,而且有助于管理决策者确定河流管理活动,对于河流的科学管理、区域生态与环境改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疑,我们需要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使河流的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因为维护河流健康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遵循生态规律有机的结合。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个方面,包涵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与人类认识的深化,对河流健康生命的讨论也不会止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对河流的胁迫一定会逐渐减少,对河流的本体价值会给予更多的关怀。
来源:中国水利网报 200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