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太湖局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
 
分享到:
2014-01-18
 

  中国水利网站1月18日讯 1月16日至17日,太湖局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201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总结2013年各项工作,研究部署深化流域水利改革发展任务,安排2014年重点工作。太湖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建春在会上作题为《深化改革兴水惠民 努力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

  叶建春局长在工作报告中说,2013年太湖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兴水惠民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进流域水利改革发展,流域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努力保障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三是加强规划实施,加快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是落实三条红线,不断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五是依法治水管水,努力维护流域河湖健康;六是积极协调服务,着力加强流域民生水利工作;七是强化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智慧太湖建设;八是持续改进作风,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九是加强能力建设,保障中心工作顺利开展;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叶建春局长分析了流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中央治水方针的正确指引和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太湖流域水利工作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全党全社会对水利工作越来越重视,治国先治水的观念得到充分认同,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水利工作面临很好的外部环境;《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等水法规和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提供了法制保障和基本依据;通过多年的努力,流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坚定了各方信心;流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水利投入不断增加,为推动流域水利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流域水利工作依然面临流域用水效率低下,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不完善、应对防洪和供水风险手段措施不足、流域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流域水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监控能力不足等挑战。

  会议要求,要深化流域水利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太湖局系统要坚持兴水惠民的方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忧、水患、水难、水盼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坚持克难奋进的作风,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破解改革难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太湖流域特点,有针对性地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把握好深化流域水利改革发展的五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强化规划管理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二要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推进水利公共服务;第三要积极推进风险管理,强化防洪供水保障;第四要加快水利基础建设,推进河湖水系连通;第五要探索议事协调机制,提高决策执行效率。

  会议对2014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要以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深化流域水利改革发展;二是要以强化统筹协调为重点,努力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三是要以监督考核为重点,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要以贯彻太湖管理条例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流域河湖管理;五是要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不断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六是要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发挥规划的约束指导作用;七是要以建设智慧太湖为重点,不断推进流域水利信息化;八是要以效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九是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十是要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为重点,做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会上,规计处、水政处、建管处、防办、水文局、苏州局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先进集体、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

  太湖局机关,水保局、在沪事业单位全体职工,苏州管理局、苏州培训中心、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副处级以上干部,以及离退休局领导、离退休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和讨论。太湖局苏州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职工通过异地视频系统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月18日

尤珍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朱程清赴太湖流域管理局调研
太湖局全面加强流域水利工程预排预降
太湖局细化实化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加强流域治理管理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太湖流域管理局:全面完成流域片省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复核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