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河铁军筑通途
——写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合龙之际
 
分享到:
2019-04-30

黔江航道主桥合龙 崔斌 摄

正在焊接钻孔灌注桩施工平台 崔斌 摄

  □记者 蒲飞 通讯员 李昆峰 何大伟

  春临大藤峡,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4月28日傍晚时分,大藤峡谷口、黔江下游,灯火通明、一派繁忙。由黄河建工集团承建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黔江航道主桥合龙。

  沿峡中放眼望去,巨浪翻滚汹涌,江水涛声如雷,大藤峡坝下交通桥巍然屹立在黔江两岸,宛若长龙,气势恢宏。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业主代表谢济安告诉记者:“坝下交通桥是连接大藤峡工程左右岸的关键性跨河交通要道,承担着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主要运输任务,能否按照时间节点合龙、确保今年6月中旬按时通车,直接关系到工程右岸施工进度,进而影响2019年11月大江截流总体建设目标。”

  从白天到黑夜,从酷暑到寒冬。

  来自黄河建工集团的建设者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坝下交通桥建设施工现场,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用智慧和汗水阐释了黄河队伍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铁军精神。

  在大桥合龙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来时路,不免感慨。

  2017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十九,坝下交通桥正式开工。

  时至春节,许多人已踏上返乡归途,而黄河建工集团先头“部队”却进驻工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场地建设、便道修建、设施配置、队伍进场等前期工作,为主桥工程开工奠定了基础。

  “随之,项目部兵分两路,直击最难啃的硬骨头——黔江航道主桥和跨引航道主桥。我们一方面组织搭建钢栈桥,迅速向江心推进;一方面在引航道内开展超前钻施工,勘察桩基地质状况。”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孟北方告诉记者。

  随着首根超前钻下探,一个重大问题意外地暴露出来:施工区地下岩溶发育程度,比设计预测的高出好几倍,卡钻塌孔频繁发生。

  回想当时情形,孟北方告诉记者:“地下岩层被侵蚀得像马蜂窝,这些溶洞裂隙如果不处理,必然成为大桥的隐患,一条小小的裂缝足以给桩基带来致命伤害。”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容不得丝毫含糊。为破解这一技术难题,大藤峡公司多次组织专家展开技术攻关。按照指导意见,项目部增加钻探设备,调整施工方案,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岩芯采集率和完整性,通过在钻孔中下套管等创新方法,彻底解决了卡钻塌孔问题,超前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大规模桩基施工刚刚起步,又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摆在了黄河建工人的面前:根据钻探成果,桩基所需桩长大大超过原设计要求,平均为48米,最长达75米,最大直径2.5米。在岩溶强烈发育的黔江上开凿如此深度和孔径的钻孔,失浆和孔口坍塌等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制约桩基施工进度。通过探索与实践,项目部总结出适合黔江地质特点的钢护筒全程跟进的桩基灌注方法,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确保了钻孔桩的成桩质量,一度停滞不前的桩基钻孔工作又回到了正轨。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2017年7月2日,黔江发生3.1万立方米每秒的超5年一遇洪水。江面狂风怒号,浊浪翻滚,上游大体积漂浮物拥塞,致使钢栈桥冲垮。关键时刻,大藤峡公司组织专家咨询,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快工程款审批;黄委鼎力支持,要求务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河南河务局积极筹措资金和技术力量,千里紧急驰援一线;黄河建工集团更是将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予以保障,实行日汇报、周会商制度,举全公司之力,确保每道工序按期完成。

  回忆起两年前的那个夏天,黄河建工集团坝下交通桥项目部负责人姚宇星依旧感慨万千:“有力的政策支持,有了资金和技术扶持,我们的底气更足了。当时,项目部就提出了‘上资源、定措施、抓落实’九字决战方针,按照正常施工的双倍资源配置力量,立即启动左右岸钢栈桥同时施工新方案,发出‘大干七十天’动员令,分工区开展劳动竞赛,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一线施工人员积极性、主动性迅速高涨,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又一个春节临近。

  黔江航道坝下交通桥Z7号主墩施工现场依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车辆穿梭其间,大型吊机长臂伸展,建设平台上焊花四溅,大桥最后一根桩基正在紧锣密鼓的浇筑之中。

  “合同约定交通桥工期为20.5个月,但是黔江水深流急,汛期施工风险巨大,每年黄金工作期也就四五个月,所以我们一直与时间赛跑!”姚宇星深知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主墩的两个深水中的承台要求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有丝毫懈怠!”

  黄河建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曹为民先后十余次到施工现场,要求将坝下交通桥工程作为公司的“一号工程”进行管理,保障人员、设备、资金、材料等充足,坚决按照业主要求,保质保量保安全如期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压力就是动力,目标就是号角。2018年4月6日Z7号、Z8号主墩承台施工完成。

  “主墩承台的施工过程真是不易!”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韦佑科,工程施工期间,每月有十多天时间在工地驻守,“在主墩承台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黔江水深流急的不利因素进行水下焊接任务,必须要达到钢围堰内绝对干地施工的条件,值得幸庆的是我们做成了。下一步,我们将着手一系列创新成果及专利的申请工作。”

  黔江航道主墩的两个承台的完成给了项目部全体建设者极大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施工中现场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施工高潮,捷报频传。

  ——2019年1月4日跨引航道主桥钢箱拱合龙。

  ——2019年1月5日A6-A9小半径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

  ——2019年4月3日左岸桥面铺装完成。

  ——2019年4月9日跨黔江航道主桥挂篮施工完成。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石。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始终加强安全生产管控,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有效防范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创新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障。在狠抓生产的同时,项目部将技术创新摆在重要位置。针对黔江地区岩溶强烈发育钻孔灌注桩、浮船平台打桩、引航道340米钢绞线穿束、小半径箱梁支架搭设等施工难点,项目部在作业过程中并没有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既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又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4项施工技术革新被黄委认定为“新技术”“新方法”及其推广应用成果。项目总工孟北方告诉记者:“项目部正在积极准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专利申请,这必将带动公司软实力的提升。”

  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坝下交通桥项目是黄河建工集团的人才“练兵场”。工程建设中,项目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制定了一系列因材施教的规章制度用于项目部人才培养。在整个大桥施工最难、技术含量最高的两个部分:引航道主桥和黔江航道主桥。项目部安排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技术骨干,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部利用坝下交通桥重点工程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了公司桥梁建设人才梯队结构,贯彻落实了集团公司“三保三创一培养”方针。

  大桥的顺利合龙体现了项目部上下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的工匠精神。

  姚宇星在接到集团领导通知要来大藤峡工地之前正在新疆工地主持工作,来到大藤峡之后他深感自己的担子重、任务多,一刻也不敢松懈,已经连续两个春节在工地上度过。他的办公室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个熄灯的。他说:“我只有把当天的工作总结好,再把明天的该做事情提前罗列出来之后,才能睡得踏实。坝下交通桥工程一直都寄托着黄委、河南河务局及黄河建工集团的期望,我们决不能辜负了这种期望,一定得干出点成绩出来!”项目部工程技术部的何大伟是2015年毕业研究生,来到大藤峡工地之后,一直负责黔江航道主桥挂篮的施工。黔江航道主桥的施工又是处在关键线路的关键部位,他经常从早上六点钟起床去工地,到半夜回来,有时候遇到浇筑混凝土那更是得彻夜守在施工现场。都知道修桥是个精细活,特别是桥梁预应力的定位、张拉、压浆更是马虎不得。这几个工序是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所以每当预应力定位、张拉、压浆的时候何大伟都是亲自操作,只有亲眼看过了没问题,他才会放心。

  坝下交通大桥项目部,这是一个团结战斗、勇于进取的团队。在大藤峡征战坝下交通桥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天气炎热、多风大雨、岩溶发育、汛期洪水等恶劣自然环境,也经历了“大干70天”“再战一百天,确保通车目标”的砥砺前行。项目部上下精诚团结、知难而上、勇于胜利。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填补黄河建工集团特大型桥梁建设的空白,用智慧和汗水在黄河建工集团承建的坝下交通桥上留下自己闪光而自豪的一笔。

  黄河建工集团用质量和信誉赢得了业主方的肯定,大藤峡水利枢纽公司总经理杨启祥给予黄河铁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赞誉,副总经理杨溪斌给予工程“进度不落后、质量是标杆”的高度评价。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蹄之力。如今,黄河建工集团用一座壮观而美丽的特大型大桥,将实力写在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将黄河力量挺在了黔江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4月30日

蒲飞 李昆峰 何大伟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黄委开展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安全与质量专项巡查
黄委全面推进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督察
黄河河源区来水明显增加
黄河上游干流河段2019年4月下旬至6月水调方案确定
山东郓城黄河河务局:备足物资打好防汛“主动仗”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