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这就是大国工程
——写在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首台机组发电20周年之际
 
分享到:
2018-11-27

  □本报记者 刘艳飞 杨晶 常璐

  20年,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意味着从青涩到成长,从幼稚到成熟;对于一项已建水利工程,意味着从单一效益到综合功能的全面显现;而对于一家国企来说,意味着从稳中求进到改革创新。

  11月28日,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首台机组将迎来发电20周年。20年来,几代“万家寨人”除了每天看到日出日落、听到黄河水多水少、望见草青草黄,就是守护好这项工程。

  正是这群人20年的坚守,才成就了万家寨水利枢纽特殊的地位。

  人民的福祉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

  尽管九曲十八湾的黄河流经山西的长度达1000公里,然而,在万家寨水利枢纽建成前,这条母亲河却始终不能很好地哺育三晋的“老醯儿”。

  “母亲河咋成后娘了?她的乳汁我们尝不到啊!”一位“老醯儿”调侃道。

  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努力推动下,在数千万老百姓的热切期盼中,经过不断的研讨、论证、勘察、设计和前期的筹备,199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山西引黄入晋工程龙头的万家寨水利枢纽正式立项。1994年11月3日,万家寨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第一块混凝土开盘浇筑,标志着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

  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万家寨水利枢纽的重大意义:2002年开始向山西供水,年供水量逐年增加,由投产之初的每年不足1000万立方米增加到每年3亿立方米以上。截至2017年年底,工程累计向山西省供水25.83亿立方米,向内蒙古自治区供水1.72亿立方米,合计实现供水27.5亿立方米。

  这相当于192个西湖的水量,有效缓解了供水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增强了城市功能和环境承载力,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万家寨水库不仅是包括太原、大同、朔州在内的晋北城市群单一可靠水源,周边晋陕蒙经济区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北京从北线调水的备用水源地。

  2017年6月17日,黄河水经过万家寨水利枢纽流入桑干河,接着汇入有“北京母亲河”之称的永定河,完成了黄河中游首次跨流域生态补水。

  然而,供水只不过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多重功能中的首要任务。发绿色水电、减少碳排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是万家寨水利枢纽的重要功能。

  “万家寨水电站总装机108万千瓦,加上下游的反调节电站——龙口水电站的42万千瓦,我们电站管理局负责运行管理的水电总装机150万千瓦。”1996年就到万家寨水利枢纽工作,经历了万家寨首台机组发电、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王金亮,现今是管着万家寨、龙口两个水电站的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局长。

  “按照一户城镇居民家庭每月平均220度电的使用量计算,用1千克煤可以发0.4度电,如果用煤发电,一户家庭每月需要消耗550千克煤。”王金亮正在算一笔账,“从1998年11月28日首台机组发电起,加上后来龙口电站建成发电,我们这20年一共发电约514亿度,相当于1947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一年用电量,折合标准煤63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22万吨。”

  2015年10月1日,万家寨水利枢纽入选了中央电视台采编的《大国工程》栏目。

  “万家寨和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对缓解山西、内蒙古两省(区)能源基地、工农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紧张状况,改善华北和晋蒙电网结构,优化电网运行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供水、发电、防洪、防凌等综合效益。”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德中说,“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按照‘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要求,强化万家寨、龙口两座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断的挑战  

  1998年1月1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闹市区的五一广场,竖起了一块万家寨水利枢纽首台机组发电倒计时牌。

  彼时,成保才刚过而立之年。如今,他已经是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副局长。20年间,他曾经参加过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和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至今让成保才感到骄傲的是社会各界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高度评价。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标志着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家合作开发的跨世纪水利枢纽工程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关怀和支持,凝聚着沿黄流域各族人民的奉献精神。这项工程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是做好今后水利工程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1993年,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而在此前的1958年,“引黄入晋”的大胆设想已受到毛泽东主席首肯,“老醯儿”的“引黄入晋”梦开始于此。

  作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8个梯级中的第一级,也是山西引黄入晋工程的起点,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山西忻州籍作家田昌安在其作品《老牛湾》中,这样描述万家寨水利枢纽:“无疑,对偏关县而言,万家寨水利枢纽这一名片更加亮丽也更加夺目。”

  这张亮丽夺目的名片背后,是无数人心血汗水的默默付出。

  1992年就到万家寨工作,经历了从工程建设到运行管理,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物资部主任赵健是个典型的“万二代”。

  “1991年,我父亲来到万家寨工地。一年后,我也来到这里。”赵健说,“作为水电子弟,生活工作就是这样,不管再艰苦,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还要再学会沉下心来,学会扎根。”

  比赵健晚来4年的王家兵如今是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发电部主任。他坦言:“生活的困难和工作的困难比起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大巫”首要就是泥沙。

  万家寨水库运行初期,因来水来沙较设计值偏小得多,为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万家寨水库采用分期汛限水位方案运行。

  2010年汛后,泥沙淤积基本接近设计淤积平衡状态,水库运行初期基本结束。2011—2013年,万家寨枢纽连续3年在8、9月排沙期进行了957米高程以下水位排沙试验,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得到调整,但全年泥沙还未达到进出库平衡。

  2015年,针对水库基本达到冲淤平衡状态的现实,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了万家寨、龙口水库联合调度规程的编制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着眼于打基础利长远,只要上游来水条件允许,公司不惜牺牲部分当前利益。”董德中说,“2015—2018年坚持每年安排排沙,目的就是要换取万家寨、龙口两座水库的长期健康运行。”

  2018年汛前,万家寨水库总库容4.226亿立方米,比设计的淤积平衡库容减少0.223亿立方米,调洪库容减少0.355亿立方米。尤其调洪库容的减少,直接影响水库防洪安全。

  2018年黄河上游来水情况较好。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分别于8月7—27日和9月19—30日集中进行了两次联合冲沙。经初步计算,万家寨出库沙量2.05亿吨,龙口出库沙量2.47亿吨,在为优化水库排沙调度方案积累经验的同时,万家寨水库增加了1.56亿立方米库容,龙口水库增加了0.25亿立方米库容。

  万家寨水电站是山西电网和内蒙古西部电网主要调峰电站,每年万家寨和龙口水利枢纽电站的调峰次数都接近千次。同时,万家寨水电站作为晋蒙两网唯一的黑启动电源点,在电网系统崩溃的极端情况下,可以不依赖外部供电,手动开启水电机组,迅速激活电网无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逐步扩大供电范围,使整个电网恢复供电,提高了华北电网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为电网安全运行乃至首都供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有万家寨、龙口两个水电站,分别向山西电网和内蒙古西部电网送电,两个地方电价又不同,实际上变成‘四个电站’。”王家兵说,“同时,我们必须坚持‘电调服从水调’的调度原则,因此,调度运行、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

  “万家寨水利枢纽建设运行管理,为黄河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积累了经验。”成保才说,“在工程建设中,相关考核目标管理、经济手段奖惩的运用,改变了大家的认识,为水利水电建设者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水电建设单位日后开辟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舞台积蓄了实力;在运行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对于安全生产的持之以恒的重视和关注,也为黄河和其他流域水电站建设管理运行提供了借鉴。”

  20年的栉风沐雨,一路走来,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见证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然而,在砥砺前行的征途上,万家寨水利人依然能够冷静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居安思危,着眼长远,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我们在充分发挥枢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运行管理仍面临挑战。”董德中说,“如何统筹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断探索水库运行规律,进一步降低泥沙淤积对水库长期健康运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工程管理,是公司目前及今后的重大课题。”

  文化的力量

  1997年,23周岁的陕西关中地区女娃张宁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来到偏关县万家寨村。在这里一待就是21年。“我们同一拨总共来了70多人,其中有20多个女大学毕业生,现在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同事还留在电站。”这个不善言辞的公司劳模,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就确定要到万家寨来,“报志愿时就看到万家寨动工的宣传了。”

  如今,张宁已把家安在了呼和浩特,她最大的兴趣是跟机器打交道。谈及是否孤单,张宁回答:“一个人只要思想上丰富,在任何地方生活和工作都会过得丰富。”

  憨厚的“80后”申增彬,来自河北保定,已在万家寨工作了10年,并在呼和浩特安了家。“70后”杨天宇,也已在电站工作20多年,最近刚从检修部调到安监部当主任。他的直接上司、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郑世茂说:“公司给每个年轻人学习和晋升机会,这里是办公室、是教室,也是家。”

  …………

  王家兵还有一个身份——公司最大部门电站管理局发电部的党支部书记。他说:“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的作用非常明显,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平台,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舞台上挖掘潜力,发挥能力,提升自我。”

  “用事业来留人,用关怀来感化人。”王金亮认为,“万家寨的精神和文化从建设时期的‘战风沙、度严寒、忍荒凉、耐寂寞’发展到了运行管理时期的‘守纪律、能吃苦、善学习、敢创新’。”

  “20年只是一个起点,万家寨的精神不能懈怠。”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党总支书记赵朝阳说。

  选择就是一种情怀,坚守就是一种境界。

  作为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袁建军深知企业精神和文化对职工的重要性:“突出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把职工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力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充分激发全体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不断破解公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全员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格局,不断增进员工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更好地推动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全面进步。”

  …………

  20年,想说点什么?

  他们沉默,他们深思,他们感慨,他们欢笑,他们忍着泪水,望向远方的黄河和黄土。

  “万家寨,我想和你一直在一起!”王金亮打破了沉默,却又迅速转身望着奔腾的黄河。

  20年,意味着什么?

  答案在每一个万家寨人的心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1月27日

刘艳飞 杨晶 常璐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蒋旭光调研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
悠悠韩江从此过 碧水高陂露初容
广西落久主坝工程抢抓施工黄金期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孟楼渡槽主体完工
别样的长沙——记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