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0月12日讯 当前,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受近期无有效降水的影响,山东省阳谷县旱情进一步加剧,面对黄河水资源紧张无法引水的实际,阳谷县充分发挥“小农水”的抗旱作用,使“小农水”成为抗旱保种的主力军。
在寿张镇沙河张村村民张玉河正在浇灌自己的田地,从扬水站流出的涓涓流水正滋润着干渴的土地。虽然遇到了干旱,但是有了已经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寿张镇大多数农田受影响却非常小,小农水的供水管道铺到了地头上,像张玉河这样的村民只需接上一根水管,不用半天时间,他家的几亩田地就能全部浇完。张玉河说“以前的时候浇水很不方便,全指望村里的机井,有时候到了忙的时候都要等水、抢水和守水,庄稼产量没有保障。”
如今,随着一批批小型水利设施陆续投入运行,使得水利设施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沙河村现有的几百亩良田实现了水利设施全覆盖,越来越多像张玉河这样的普通农民,感受到了小农水建设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张玉河说“我以前浇这六亩地得用一白天的时间,现在用五六个小时就差不多,最起码不用打夜班,不用受那么大的累了,确实很方便节约时间,比原先的机井能节省四分之一的时间,节约水,再一个水大,浇的透,同样的用机井的话十多天浇一遍,这个的话至少快一月浇一遍,每年庄稼都长得很好,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笔者了解到,阳谷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农水重点县以来,该县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来抓,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解决了浇地难题,为农田疏通了“毛细血管”,而且实现了旱涝保丰收,更好促进了粮食的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
为了让这项“民生工程”长久发挥效益,该县还结合项目区实际,成立了“协会+分会+用水小组”的协会式管理模式,探索出了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路子,即项目实行镇、村、户三级管理,以镇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以泵站或村为依托成立分会,由受益区群众选举产生协会管理成员,管理成员全面参与工程设计、建设,承担运行管理责任,保证了工程长期良性运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