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堤防就是我的家

2012-06-06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 黄峰 报道

    不到基层一线是无法感受到,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勤劳和善良的“你、我、他”,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黄河精神的真谛。

  在距离陕西河务局所属大荔河务局60千米以外的华原工程工区就有这样一个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颠簸的车程,记者见到了本文主人公樊治华,挺拔的身躯、黝黑的皮肤,透着一骨子干劲。在途中记者了解到,在华原工程工区的6名职工中,樊治华已经在此工作了30年。

  走进宿舍,被子叠成豆腐块儿,鞋子在床底摆放得整整齐齐,整洁的床单连个褶子都没有。在屋里的黑板上,详细记录了上级通知和每天要干的事情……

  平日这里难得见到人。见到记者,樊治华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话匣子:“刚来时,这里一片荒凉,没有人烟。这几年,工区和附近的环境都好了,孩子也大了,都去上班了,我和媳妇已经把这儿当成了家。”

  “工作苦点、累点没什么,最大的烦恼是寂寞,生活单调。白天还好说,一忙就过去了,晚上就与寂静的黄河、天空的星星相伴。”

  也许正是环境的贫乏,工区职工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一起动手种菜、栽树,有时举办个竞赛活动,围棋、象棋他们可是样样在行。若是不想动了,大伙要么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要么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当记者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樊治华说:“不后悔,因为我们在这里能找到很多乐趣。每天早上起来沿着河巡查,会发现很多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虽然每天的例行巡查有些枯燥、有些乏味,这个大堤就是我最爱看的风景,无论再巡多少年也是看不够的。”

  从与记者同行的大荔河务局办公室主任李转霞口中得知,原来她刚参加工作时也在这里。当时的情况是:夏天,蚊子、蜈蚣等常常成群结队往屋里钻,咬得人睡不安稳;冬天,四处结冰,屋里,那真叫一个冷啊!

  可樊治华说:“这样的日子,大伙还是坚持下来了。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伙在一起相互关心,感觉很温暖。”

  近几年,大荔河务局多方筹资,使华原工程工区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工区里,全部用水泥硬化了路面,房间地面全部铺上瓷砖,打了深水井。职工们还利用空余时间对工区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开挖平整,栽培花木,种上了无公害蔬菜,工区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条件好多啦!房间配备了电视,有30多个频道呢。洗澡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夏天热了还有空调,比家里还舒服。”樊治华高兴地领着记者参观。

  这时,记者在防汛仓库看到了一台奇怪的机器。

  “这是什么机器呀?”

  樊治华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是我研制的C15混凝土路沿石成型机,这机器可以降低路沿石的生产成本,近几年给局里节约了9万多块钱,这个成果还被评为黄委创新成果三等奖呢!”

  “真了不起,您还是个发明家呀。”记者感叹。

  谈起自己的生活,樊治华脸上洋溢着自豪。

  他有一个女儿,在县里上班,工资都超过了父亲。他拿出女儿很早前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父亲是我最尊敬、最佩服、最心疼的人。在我心里,他是一个不管你提出什么要求都照单全收的人,一个再苦再累心里也牵挂我们的人,一个教我如何做人怎样与人相处要学会忍让宽容的人,一个不苟言笑却到处炫耀我每一次成功的人,一个电话马上出现在你面前的人,一个从不说一句‘我爱你’,多的是‘要吃好穿暖不要心疼花钱’的人,一个粗中带细言而有信的人。他是我心目中的测量棒和道德罗盘。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我为我有这样的父亲骄傲!”看到这里我无法再用言语表达……

  实际上,樊治华并不是个例,在大河上下有和他一样守护着黄河,默默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履行自己职责的黄河职工。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成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6月6日

黄峰


  相关新闻:
吹响防汛抗旱集结号
黄委开展汛前安全生产检查
黄委信息中心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再部署
黄委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积累平凡,成就不平凡
黄委召开水利援疆工作对接会
黄委信息中心文化体育协会正式成立
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