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国家发改委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李国英在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建议

2010-10-12

    中国水利网站10月12日讯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李国英向大会秘书处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被确定为第3422号建议。建议认为,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千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对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对改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国家尽快批准立项实施这一项目,使之早日发挥效益。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李国英《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进行了答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答复中认为,在统筹做好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部分支流作为一期项目区,加大拦沙治理力度,对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中游水库使用年限,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促进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答复同时指出,下一步在有关方面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条件具备后,将抓紧按程序研究办理该项目审批,争取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和早日发挥效益。

附:

 

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422号建议的答复

 

李国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特点和其对下游的淤积影响,在统筹做好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部分支流作为一期项目区,加大拦沙治理力度,对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中游水库使用年限,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促进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受我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对水利部报送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并于2009年4月出具了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在肯定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同时,认为《项目建议书》在基础资料使用、坝系布局、实施安排、工程设计以及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中咨公司的意见,项目单位组织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部分修改,对工程设计进行了优化。下阶段,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修改完善工作:

  一是根据延长后的水文泥沙系列资料,进一步复核工程设计成果。按照延长后的暴雨洪水、泥沙资料(1954~2003年)计算,暴雨均值、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分别比原《项目建议书》利用短系列资料计算的结果小8%、1.33%和4.71%;侵蚀模数比原《项目建议书》利用短系列资料计算的结果小约20~39%。鉴于延长系列后洪水量和泥沙量都有所减少,加之近年来项目区内已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坡面具有一定的治理基础,建议按规范要求采用延长系列后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复核工程设计,合理确定水库滞洪、拦沙库容以及工程建设规模,使工程方案安全、经济、合理。另外,从目前的典型坝设计及地勘工作情况看,深度仍未满足《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应进一步补充有关工作,加强典型坝设计,合理估算工程量和投资。

  二是加强坝系布设方案综合比选,优化工程建设分期方式。要按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坝系运用方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建坝密度、骨干坝与中小型坝配置比例、工程规模、建坝顺序(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先干沟后支毛沟、先下游后上游,以干沟分段、支毛沟分片、段片分治)等做进一步科学比选,突出重点,合理分期,分序建设和运用。要注重将工程的拦沙效益与当地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选择合适的坝址位置和坝系工程布局,就地就近拦蓄利用洪水和泥沙,淤满一批建设一批,充分发挥投资和工程拦沙蓄水淤地等综合效益。

  三是研究实行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建管体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现行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实行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建管体制,在制订建设方案的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明确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为工程建设和建成后的安全、良性运行奠定基础。要在研究合理建管模式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筹资模式,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投资分摊比例,同时,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群众及社会投入,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

  下一步,在有关方面按要求完成上述工作、条件具备后,我们将抓紧按程序研究办理该项目审批,争取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和早日发挥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0月12日

刘湍康


  相关新闻: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发布10周年座谈会暨中国泥沙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黄河第十次调水调沙山东测区泥沙颗粒分析任务完成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25周年庆典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管理学术报告会在京隆重召开
黄河水文泥沙测报再添利器
黄河泥沙派上新用场 清淤制砖双获益
为了留住黄土高原的“血脉”
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可研工作启动
黄河上中游局再部署粗泥沙来源区拦沙工程可研工作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