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委推进治河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
2005-12-30 |
黄河以其与众不同的特性和魅力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十五”期间,以黄河为媒介的中外水利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开放的黄河日益融入世界大舞台。这是记者日前从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获得的消息。
据悉,作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专门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当前已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流域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咨询公司、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增进河流管理经验交流,同时为黄河治理开发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培养人才等。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与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丹麦、挪威等国水利界,欧盟、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水利界较为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全球水伙伴(GWP)、世界水理事会(WWF)、世界气象及水对话组织(DWC)、国际水资源研究所(IWMI)等,均有着良好的交往与合作,黄河面临的防洪、治沙、水资源管理等问题不断被推向国际平台。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是有效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黄河治理进程。据了解,2002年,我国启动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5亿美元完善黄河下游防洪管理体系的合作项目,亚行还提供了90万美元赠款用于《黄河法》准备工作;205年8月通过二期验收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利用了世界银行贷款3亿美元,该项目曾荣获2003年度世界银行行长杰出成就奖,充分展现了我国水利利用外资的成就;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的支持下,我国利用外资60万加元开展了黄河下游洪水遥感监测项目,旨在应用先进遥感技术,提高黄河防汛、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科技水平;为提高黄河流域水监测与河流预报水平与能力,2003年10月还启动了中国与荷兰合作的“建立基于卫星的黄河流域水监测和河流预报系统项目”。
在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同时,黄河水利委员会还通过黄河搭建起了国际水事平台。2003年、2005年两届“黄河国际论坛”先后成功举办,吸引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各方代表参会,汇聚了世界河流面临的流域管理、水资源、生态环境、河道整治、水文测报、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与研究成果。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发出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黄河宣言》,赢得广泛共鸣,进一步提升了以黄河为平台的国际水利学术交流与合作号召力。
不仅如此,“十五”期间,黄河水利委员会还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了四批共49名优秀科技青年分赴荷兰IHE国际环境水利学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等国家学习,培养了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治黄人才。
来源: 黄河网·黄河报 2005年12月29日
|
|
徐清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