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记者 唐伟) 在全国水利系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热潮中,为了适应水利改革发展和进一步治淮的新形势、新要求,淮委提出要全面推进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对治淮事业的支撑,全面提升全委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明确部署,进一步治理淮河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首要任务。同时,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今后5至10年进一步治理淮河作了安排部署。治淮发展正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淮委要求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我国水情和水利战略定位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大力推动新一轮治淮工作,让淮河早日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
在日前召开的淮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总结座谈会上,会议强调,治淮事业越发展,人才工作越要加强。随着淮委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逐步形成,为适应进一步治淮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全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会议指出,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是淮委党组根据治淮事业发展需要、结合淮委的实际情况,主动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措施。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手段,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有利于在淮委倡导献身淮河、献身水利的价值取向,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鼓励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提高治淮和流域水资源科技保障水平,促进治淮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撑。实施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后备人选制度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淮委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取得了新突破,还让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后备人选在各自专业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在治淮事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会议提出,占领人才高地,使淮委拥有一批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学术技术造诣、勤奋精神的各类人才,才能确立淮委在治淮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才能保持治淮在整个水利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制度,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战略性的长期工作,对治淮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结合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就进一步做好淮委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工作,为加快治淮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会议要求,全委上下要高度重视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认真总结,科学制定新一轮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机制;以点带面,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在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委机关部门和直属各单位通力协作,积极为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创造条件;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自加压力,积极作为,学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培养效果已经显现。培养期间,适值淮委全面推进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流域水行政管理不断加强的关键时期,学术技术带头人围绕治淮中心工作,积极投身流域治理和管理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二人成功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一人获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一人获安徽省勘测设计大师称号。在治淮工程建设方面,学术技术带头人负责设计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铜奖等;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学术技术带头人负责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全国科技咨询成果二等奖等;在防汛抗旱减灾方面,学术技术带头人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防御洪水出谋划策,贡献突出,先后分别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模范”和“安徽省抗洪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称号;在水生态、水土保持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学术技术技术带头人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新一轮治淮号角的吹响,学术技术带头人又踏上进一步治理淮河事业的征程。有关人员已参与了引江济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等前期工作,为推进新一轮治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据了解,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认真学习、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淮委还于近期开始组织2011年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工作,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将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