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长江设计院主题日论坛

长江设计公司市政与交通工程设计院揭牌成立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进入最后施工高潮阶段

三峡地下电站第五台700_MW水轮发电机组29#机组转子吊装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 陈松平 特约通讯员 许立泉 刘丽 秦建彬 报道
万里长江,奔腾浩荡,生生不息。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喜庆90华诞的喜悦,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全社会奏响了治水兴水的热潮。大江两岸,焕发出勃勃生机,水利事业,增添了新的华章。
这一年,对长江设计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极具成效的一年。寒来暑往,季节更替,360多个日日夜夜,长江设计人在急难中担当,在挑战中前行,在艰辛中拼搏,在希望中开拓,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炼,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砥砺前行,收获了累累硕果,也铸就了科学发展新辉煌。
克难奋进,生产经营传捷报
2011年,对长江设计院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际局势动荡、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对于项目遍布五洲四海的长江设计院,影响巨大,生产经营遭到重创,不测事件接二连三。
年初,利比亚发生政治动乱,长江设计院在利项目人员2027人饱受惊吓辗转回国,多个建筑总承包项目被中止;5月,长江设计院某国外项目突发员工被扣事件,营救工作艰难曲折,项目生产被耽搁,项目命运受剧烈冲击;10月,缅甸政府宣布搁置密松水电站建设,长江设计院伊江几个电站项目蒙上阴云。
面对不利影响和严峻形势,在水利部、长江委的正确领导下,长江设计院上下一心,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沉着应对,克难奋进,为2011年市场经营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着力开展水利水电主业战略经营:承接井冈山、湖北省丹库移民规划、滇中引水项目建议书、引汉济渭水源工程等项目勘察设计。
继续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承接了南京港、武汉新港、九江港多项码头设计;再次中标武汉地铁勘察设计;承担了长江部分河段河道整治、中石化输变电等EPC项目;新签风电项目40万千瓦,总签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中标北京延庆智能微电网项目;承担湖北咸宁、辽宁红沿河等核电项目部分勘测设计。
加强国外市场开拓力度:前期跟踪经营的水电站项目达10余个,总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开拓了委内瑞拉工厂燃气电站、巴西BRAZORE港口等设计或咨询的新业务,为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全院职工在一次次挫折中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全年新签合同815项,合同额4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
与此同时,三峡、南水北调、构皮滩、银盘、白马、亭子口、马来西亚沐若、苏丹输变电等数百个项目年度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长江设计院全院员工的加倍付出,据统计,长江设计院生产经营和骨干人员全年人均工作时间分别达2600小时和3400小时,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5倍和2倍。
追求卓越,品牌建设添新誉
追求卓越无穷期,品牌建设无止境。2011年,也是长江设计院品牌建设再添新誉的一年。
11月13日,丰收的金秋,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首个企业主题日论坛成功举行,长江设计金字招牌,闪耀武汉美术馆。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是武汉对工程之美、设计之美、建设之美的最新理解和诠释,是展示武汉工程设计的实力和魅力的一次良机。展会上,群雄毕至。长江设计院、中冶南方、中南电力院、铁四院……这些位于武汉的工程设计“大鳄”,设计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长江第一桥、长江第一隧、国内首座跨海大桥。在这次武汉工程设计界的盛会上,长江设计院率先出场,亮相首个企业主题日,这是主办方对长江设计院实力的推崇与肯定。
这只是长江设计院品牌影响力的一个有力见证和缩影。一年来,该院品牌建设硕果累累。
这一年,长江设计院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百强中排名第25位,比上年度上升2位,再次在全国水利水电同行中位列前茅。上交税金名列百强第3位,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贡献度的有力佐证。
这一年,长江设计院连续第4次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列第331位,三年来排名上升82位。
这一年,长江设计院设计的三峡工程、清江隔河岩及水布垭水电站、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监理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入选“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三峡工程还被评为“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工程”,获评十项“‘武汉设计’最具影响力工程”之首。
这一年,长江设计院连续第2次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AAA+信用等级,被授予2001-2010年度水运建设行业国家专利先进单位,枢纽处基础室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义不容辞,技术履责放首位
作为长江委主要技术支撑单位,长江设计院始终把履行治江事业技术支撑职责放在首位,认真主动做好相关各方面工作,并积极承担有关社会公益责任,为治江事业和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水利规划前期项目涉及面广、要求高、协调难度大、人力资源需求多,同时经费偏紧。长江设计院采用垫支和内部补贴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和保质保量按进度要求完成。一年来,顺利推进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西南五省市区水源工程等20余项规划工作,配合长江委完成长流规、西南国际河流、汉江干流、嘉陵江流域等综合规划审查审批。
结合三峡水库2011年实际情况,开展大量基础研究,为国家防总、长江委批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011年度汛方案及水库汛末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针对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三峡水库蓄水(应对特枯水年)调度方式优化专题研究”;牵头编制了三峡水库2011年减淤调度方案。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协调中线调水与汉江流域用水的关系,开展中线总干渠供水调度方案编制,开展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及供水调度规程研究。
一直以来,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发生地震、洪灾、旱灾、地质灾害的关键时刻,长江设计院积极服从长江防总调遣,坚持第一时间派出水利专家,及时赶赴一线,全力参与重大水利险情的抢险救灾工作。2011年,共派遣17批次50多位专家,赴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陕西、贵州等地抗震、抗旱、防汛抢险救灾,参加了国家对巴基斯坦Atabad堰塞湖处置、泰国防洪抢险的技术援助。
精益求精,科技人才铸强院
长江设计院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进,在强手如林的全国百强勘察设计企业中位居前列,在为治江事业技术履责中屡建新功,主要得益于该院立足自主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坚持走科技强院、人才兴院之路。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源泉。2011年,长江设计院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55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4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19项、水利部“948”项目2项;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研发项目基本完成,研发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二批2名博士后进站,共4名博士后顺利开题,1人课题荣获“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
2011年,长江设计院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全年科技创新投入超过8千万元。三维协同设计、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全院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9项,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6项,组织申请并获受理13项,4项自主研发的软件办理了软件著作权登记;主持修编国家及行业标准共25项,参编5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11年,长江设计院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人获评全国工程设计大师,2人入选“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获“水利青年科技英才”荣誉。全院现共有31位专家获得大师、省部级专家、行业专家称号,200余人入选省、部、行业各类专家库。新开2期国际项目管理(IPMP)培训认证班,目前共有179人通过IPMP认证,其中B级6人、C级169人;再次选拔22名青年技术骨干参加第三批国际工程管理出国培训,已完成国内英语强化训练;新增注册工程师7人,现共有各类注册工程师1003人。干部新老交替实质性推动,54名年龄较大的处科级干部主动让出管理岗位,体现了老干部识大体、顾大局的宽阔胸襟;两年来45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人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谱华章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神圣使命。2011年,长江设计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关爱职工,以人为本,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外和谐,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构建和谐企业,长江设计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系列活动,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2011年,全院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段一个高潮。
关爱职工,是长江设计院一贯坚持倡导的和谐主题。2011年,该院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覆盖全院3000多职工的住房货币化补贴实施完成;组织劳模、技术骨干及家属疗休养;落实员工带薪休假、体检、劳动保护、健身、文体活动等各项保障措施;对275名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近2100名离退休人员的“补差”、福利以及各种额外补贴累计支出近5千万元,待遇落实在同行业中保持最好。
构建和谐企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在新的一年里,长江设计院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搏击市场和构筑和谐的发展洪流中,成就企业新的更大的辉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