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二十二年清河梦
——记东塍镇岭根村退休干部王义耕的个人事迹
 
分享到:
2018-06-10

  □特约记者 梁敏慧 通讯员 蒋招君

  “王义耕、王义耕,当过小乡长,早晚啊河道整治捡垃圾脚,村民大小细个都表扬……”在浙江临海市岭根村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孩童们传唱这一曲歌谣。

  王义耕是谁?如果你经常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脚穿长筒靴,随带竹竿网兜,时常对岭根村的两条溪流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河面上有垃圾,马上蹒跚着身子下河用手中的竹竿网兜把垃圾一样一样打捞上来,那么我告诉你,他就是东塍岭根村的最美河长:王义耕。

  今年90岁高龄的王义耕老人曾先后任桐峙区金坑乡、包山乡等乡乡长,1995年退休在家,但人退心未退,1996年起,王义耕自发开始护河行动,一干就是十八个年头。

  护水二十二年,从未间断

  凌晨6点多,王义耕起床走下楼来。村里人起得早,儿媳妇已经热好了早饭。稀饭、包子,几个小菜还有一些鱼干。从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满意,唯一让他揪心的就是村口的几条溪流。

  岭根村村内有庄溪、山皇溪、法洪溪穿村汇流至康谷溪,是牛头山水库的源头支脉,但这些溪流多年没有清理,水面垃圾很多。老人寻思着,岭根是历史名村,前来的游客很多,溪流里的垃圾会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而且村里的水会直接流到牛头山水库,甚至会影响很多人的吃水用水。“这事马虎不得!”王义耕老人的倔脾气一下上来了,必须义务把好这个关。

  天微亮,王义耕老人套上高筒靴、操起竹竿网兜与撩钩耙就出发了。先是沿着溪流向下游的方向巡查,但见水面有漂浮的垃圾,他都会用网兜捞出,丢进路边的垃圾桶;而遇到一些腐败的杂草和动物尸体则用撩钩耙至岸边,有时还需要要挖坑掩埋。上午走下游,下午走上游,老人每天要穿着套鞋,沿河趟水两公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老人从没一句苦,从没一句累,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记得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趟水到底趟坏了多少高筒靴。大前年他又去买来连裤水田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干活方便多了。

  2013年村里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尚未清理完的河里的污泥垃圾让老人忧心忡忡。8月份他自己组织了一组十多人的志愿队,来帮忙清理河道,当这组志愿队来到连山桥的西坑时,大家都愣住了,污泥垃圾搅成一团,志愿队里的小青年你推搡我我推搡你,谁也不愿意下去。“噗”只听一声,王义耕老人打着赤脚第一个带头跳入溪坑,其他人受到鼓舞也纷纷跳了下去清理垃圾。大家连干五六天,终于完成了连山桥区块的清理,村里人送来补贴,王义耕拒绝了:“为村里办点事,是应该的。”

  看着老王一把年纪了还不计报酬地义务劳动,村里人赞他“好河长”,“好党员”,也都不好意思往溪水里丢垃圾了。

  老河长“清河”有绝招

  义务当河长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王义耕有自己的绝招。王义耕意识到一个人苦干并不是长效之计,要想办法提升村里人的护河意识,同时呼吁更多人参与到护河的队伍中来,才能让村里的河道长长久久的清澈下去。

  王义耕见不得河里不干净,他一面执行护河的任务,一面不忘向村民宣传保护河道卫生的重要性。2014年3月他看见皮蛋厂的前的小河里有很多烂皮蛋,他清理完河道里的烂皮蛋就执拗地找皮蛋厂老板娘理论。“阿光嫂,在哪边啊,阿光嫂,阿光嫂啊,谁啊,跟你说下,烂皮蛋不要倒在河里,倒河里太难看了。” 听着老河长的指责,皮蛋厂的老板娘一脸淡然,压根就不承认扔皮蛋的事情。不过,这难不住老河长。在当乡长的时候,老王就以擅用广播做宣传而出名。关键时候,老王自然不会忘了自己的制胜法宝。没顾上吃饭,他又匆匆赶往村广播室,开始播报今天的第一条新闻:“各位村民,今天下午清理河流时,发现河里有垃圾,有烂皮蛋,这样子河流很不清洁。”广播的通报非常委婉,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宣传的效果立竿见影。一播报完,就有孩子成群结队的去河里看看是不是有烂皮蛋。

  当然光凭宣传和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2013年8月,在东塍镇和村两委的支持下,王义耕组织了三支护河队。一支是由村里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一支是由热心群众、回乡大学生、保洁员组成的青春护河队,还有一支是由村小学学生组成的红领巾义务宣传小队。除日常河道保洁外,三支护河队也经常开展垃圾清理行动。队员们不论男女老幼,一旦发现有人往河里乱倒垃圾都会及时劝阻,并把信息汇总给王义耕,他除了上门当面劝导,还会利用村里的广播对这些乱丢乱弃污染河道的行为进行曝光。“自从护河队伍扩建了,河里的垃圾真的少了很多。”王义耕老人时常逢人就笑呵呵地说。

  “五水共治”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五水共治”重点工作开展以来,更加坚定了王义耕老人护河的决心。当老河长听说全社会都在向“五水共治”工程捐款时,二话没说就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了1000块钱,亲自坐公交车到镇里,把钱交给了镇里五水共治办的工作人员。不仅如此,老河长回到村里更发动其他人捐款,老河长认为,捐少捐多不要紧,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水源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老河长年纪越来越大了,对于老人义务护水的行为,不可能有人反对,但却有许多人担心。比如他的家人,比如岭根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同龙。“溪里水流急,石头滑……王义耕都90岁了,要是一不小心摔一跤,那可不得了啊。”王同龙的担心并非多余。这么多年来,老王也滑倒过几次,不过问题不大,大多只是弄湿了衣服。但王义耕自己却闲不住,“活到老,干到老,有一点热,发一份光”这是王义耕常常挂在嘴边的。

  为了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镇里用王义耕的名字命名了刚刚成立的护河团,护河团下设下设巾帼护河队、红领巾护河队、青春护河队、民兵护河队、夕阳红护河队、大学生村官护河队,对镇区内所有河道进行长期、持续地清理、维护,实现河道的长效清洁。老河长很欣慰也很开心,他说:“党和政府有那么大的决心治水,说明我这么多年的义务劳动是值得的,我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6月10日

梁敏慧 蒋招君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长潭水库:落实防汛责任 开展防汛大检查
浙江景宁:打好水库安全度汛“三字牌”
浙江横东引水工程全线贯通
浙江青田首推“流域河长制”综合管理模式
浙江景宁:多措并举 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