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浙江景宁:以绿水为底 为生态着墨
——碧水映村 促水旅融合
 
分享到:
2018-05-02

  □通讯员 潘珅珅 蒋硕漱

  “泉坑村的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游客也多了,没想到一弘清水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大均乡泉坑村距离景宁城16公里,大均坑自西北穿流而至,河道两翼多山,风景秀丽。

  一年来,借助碧水映村创建契机,该村深入挖掘旅游生态资源,结合生态堰坝、亲水平台建设和水景观营造,整个村里的面貌也跟着焕然一新。

  大均乡泉坑村碧水映村的成功并非个例。

  景宁县水利局在践行“构建‘大花园’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特色园”创建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以水利工程项目为抓手,让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互为载体、互为推力。

  “碧水映村”项目起于2015年,它的成功推广是基于有效地依托了“五水共治”、和“六边三化三美”等农村整治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河道整治对农村河、塘、沟、渠的水环境进行整体改善,通过水渠改造、河道整治、生态堰坝、修建廊桥等水利手段促进农村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和村庄面貌的整体提升,实现了为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提供服务的水利专项建设。

  一计一策科学规划-高起点规划蓝图

  “碧水映村”项目起于2015年,在碧水映村初期谋划中,县水利局坚持高起点规划绘蓝图,按照“大生态、大融合、大提升”的规划方向,从展示水生态文明高度去谋划设计思路,从综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生态体系、生态观光农业、农村休闲旅游的广度去打造设计框架,按照精益求精、凸显品质的要求,确保设计深度,完善设计细节。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书面征求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听取乡镇村对规划文本的意见建议,深入挖掘个村的水文化内涵和特色,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为整体工作的推进奠定览良好基础。例如,雁溪村的碧水映村方案,修改了总共4稿,通过多次现场考察、设计对接,以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最终形成了“古风新韵”碧水映村的雁溪方案。

  一招一式颇有讲究-因地制宜凸显特色

  一进凤凰古镇,清新的河水气息扑面而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在古镇中穿梭,河底布满大石块,与周围的畲元素相得益彰,往里那么一走,畲乡特有的水文化不言自明……

  踏上泉坑村蜿蜒曲折的鹅卵石小道,一幅恬静自如的画卷在云烟雾霭中悄然展开,只见白墙黑瓦的民宅静立一旁,河底的小鱼嬉戏,耳旁流水淙淙……

  放眼望去上百亩的四季花海在金坵村竞相绽放,柔韧的花枝,轻盈的花瓣,在层层叠叠的绿丛中轻舞飞扬,溪水蜿蜒而下,清澈见底,水声欲穿耳而过,迷人的美景就如一幅幅“创意”的油画,夺人眼球……

  无论是外舍古镇的“凤凰涅盘”、泉坑村的“畲香民宿”、还是金坵村的“碧水花海”、雁溪村的“古风新韵”,景宁县水利局秉承“一村一主题,村村有特色”的创建原则,通过深入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提炼独具特色的碧水映村主题,量身裁定项目方案,因地制宜凸显地域特色。

  一敲一锤久久为功-围绕产业助推发展

  以助力美丽经济发展为目标,县水利局还将碧水映村项目建设与各村庄的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既抓好“外在美”,更注重“内在美”的挖掘,完善各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提升各个村庄的景致风貌,实现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东坑桃源村在三叉溪治理工程的基础上,沿河发展了上百亩的原生态葡萄采摘基地,一到采摘季节游客络绎不绝,随后,又通过碧水映村项目为村里新建了生态游泳池和亲水平台,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停留时间,畲乡“桃源水果沟”项目种植特色水果已辐射至周边9个村,种植了葡萄、炭梅等精品水果880余亩,年收益突破了580万元。“漫步桃源、品花赏果、采摘游乐、体验滨水风光”的新模式水果示范园已在桃源村河道沿线初具规模, 2017年度,东坑镇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4.02%,水果沟项目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靠自己的双手和致富的头脑,把绿水青山真正的转化为口袋中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社会效益和旅游效益双丰收。

  截至目前,通过修建廊桥、堰坝景宁县水利局已重点实施了深垟村等17个村的碧水映村项目建设。

  碧水映村的建设直接带动了沿途农家乐的发展,2017年我县上报的新发展畲家民宿农家乐有43户,床位800张,1-12月份农家乐民宿直接经营收入1.43亿元,接待游客29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0%,31% ,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大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接下来,县水利局将不断拓展水利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继续以生态为底色,用河流着重墨,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为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提供服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2日

潘珅珅 蒋硕漱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浙江台州:数千艘应休渔船进入金清大港休渔
浙江三门:河长述职 随机点兵
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召开2017年度管理评审工作会议
长潭水库:拼了!聚力共护300万人大水缸
浙江台州休渔渔船安全回港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