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浙江
 
 
 
浙江景宁东坑镇:因水而名 以水富民
——记水利工程拓宽乡村“蝶变”之路
 
分享到:
2018-04-27

东坑水果沟

东坑水果沟

东坑水果沟

东坑水果沟

东坑水果沟夜景

  □通讯员 潘珅珅 蒋硕漱

  “桃李芬芳映山红,花开果实物阜丰,源泉作墨抒壮志,记载诗篇画图宏”。

  在浙江省景宁县东南侧,距县城21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革命老区村——东坑镇桃源村,她依山傍水,生机盎然。在桃源村“三插溪”东坑景南段河道治理工程内侧的80亩空地上“驻扎”着一排排水果大棚,每逢收获时节,那里游客如织,生意异常红火。

  8年前,东坑镇桃源村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村落,垃圾成堆、旱厕遍地,水利设施严重落后,水环境遭到破坏,所处的深垟溪更是一条河面满是垃圾,河岸长满杂草的“垃圾河”。为加快中小流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东坑镇的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其更好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景宁县水利局主动作为,及时谋划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

  2013年度3月,县水利局首先谋划了“三插溪”东坑景南段河道治理工程,其该项目初步设计于2012年12月获得浙江省水利厅、财政厅的文件批复,后因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工程提出新要求,并充分考虑河道两岸存在大量农田,为减少拆迁和占地,使本工程尽可能满足两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景宁县水利局邀请水利专家多次开展实地考察,在不影响该工程防洪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对本工程部分堤段进行设计调整,项目建成后设计保护人口2635人,农田200多亩。

  2014年,借“五水共治”东风,景宁县将深垟溪列入“垃圾河、黑臭河”名单实行重点整治,铁腕拆除污染企业,整治养殖场,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治理“垃圾河”,彻底切断污染源头,实现“黑臭河”变“景观河”。经过整治的深洋溪重新焕发出了乡村河道的新容颜。

  2015年7月,景宁县水利局着手实施东坑镇白鹤河道治理工程(大白坑口段),通过新建景观堰坝、整理河床,打造出一个天然亲水空间,形成了“坝在水下、河在林间、人在景中”的亮丽风景线。该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水果沟”美丽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带动了周边桃源、深垟、根底砚等村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露营基地建设以及多肉经济的发展。

  在东坑镇开展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在发挥其本身抗洪职能的同时,承载了乡村振兴的新功能,激活了村镇种种元素,促使乡村蝶变。

  景宁东坑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面积大,具有较大的农业发展潜力,在“蝶变”过程中,在当地政府抓住机遇,凭借河道综合整治修建的防洪堤优势,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水环境综合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建立桃源葡萄专业合作社,激活了当地的水果采摘新业态,成为全县唯一的“水果沟”。畲乡“桃源水果沟”项目种植特色水果已辐射至周边9个村,种植了葡萄、炭梅、无花果、樱桃、翠冠梨、雪梨、樱桃、猕猴桃等精品水果880余亩,年收益突破了580万元。

  东坑镇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通过打造水景观,全面优化旅游环境,实现生态富民、以水富民。“漫步桃源、品花赏果、采摘游乐、体验滨水风光”的新模式水果示范园已在桃源村河道沿线初具规模,打造出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生态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7年度,东坑镇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4.02%,旅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水果沟项目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旅游效益双丰收。

  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畲乡人的深切感受。畲乡水利人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通过河道治理等水利项目的实施,让畲乡的风景越来越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27日

潘珅珅 蒋硕漱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浙江景宁:鹤溪河之变
浙江仙居: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浙江景宁:做优水环境综合治理“升级版”
浙江部署安全度汛工作
浙江景宁:际头水库正式供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