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天津市十大水利工程之一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

2012-02-08

独流减河河道扩挖清淤现场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刘丽敬 通讯员 王延)新春伊始,独流减河岸边一派忙碌景象,大型挖掘机械及运输车辆在35公里河道往来奔波,数以百计的水利建设者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天津市十大水利工程之一——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于日前全面启动。作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启动的首个大型防汛工程,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实践“挖河、治水、造滩、修路”的综合治理思路,在巩固天津市南部地区防汛安全的同时,为沿岸地区打造亲水宜人的水环境景观,助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天津市新一轮大河综合治理发挥示范作用。

  独流减河为天津南部地区重要的行洪河道,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511平方公里,原设计行洪能力3200立方米/秒,途经西青、静海、滨海新区三区县,是海河流域大清河系洪水主要入海尾闾,肩负着保护本市南部地区防汛安全的重任。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河道及河口淤积、堤防破损塌陷等问题日益严重,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前,独流减河行洪能力已降至不足2000立方米/秒,给沿岸地区特别是滨海新区、静海县团泊新城等重点规划建设区带来严重防汛隐患,治理独流减河已刻不容缓。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独流减河对天津市防汛安全及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11年全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天津“十二五”期间将要实施的十大水利工程,并结合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创见性地提出了“挖河、治水、造滩、修路”的治理思路,力图通过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实现防汛安全、环境整治、交通建设一举三得。根据工程总体规划,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4.3亿元,共分为防洪治理、环境治理及交通建设三大部分。其中防洪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深槽扩挖67.4公里,河道右堤复堤加固及护坡65.4公里,改造、加固穿堤建筑物27座,恢复并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到3600立方米/秒;环境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利用挖河、复堤所产生的废土在河道两岸建设宽30米,总长60公里的人工滩地,同时开展滩地绿化,打造优美的河岸景观;交通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结合滨石高速公路建设,改造独流减河东、西千米桥段堤防,实现路、堤结合,为滨石高速公路建设创造条件。

  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施工难度大,建设时间紧迫,为确保工程早启动、早实施,由市水务局牵头,全市各级水务部门及各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克服冬季低温,河道水位高等困难,于2011年底完成围堰搭设、河道排水等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该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水务部门及各参建单位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高峰时期投入机械设备2100台套,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截至目前,独流减河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土方填筑1018万立方米,清淤扩挖河道27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施工情况平稳顺利,为确保工程今年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奠定了基础。

  据悉,下一阶段,水务部门及各参建单位将抓住春季施工黄金时期,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河道上游35公里扩挖、清淤和右堤复堤任务,保障汛期行洪安全,下半年启动河道下游段扩挖、清淤和右堤复堤工程,确保2013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届时,独流减河将充分发挥防洪、生态、经济多重效益,成为继海河、北运河之后新的水利风景线,实现水利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2月8日

刘丽敬 王延


  相关新闻:
2011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顺利结束 1.81亿立方米黄河水引入津城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进入填表上报阶段
天津市基本摸清水利“家底”
天津今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近半
天津市再向海河生态补水600万立方米
天津市库区移民扶持扶出百姓新生活
天津市今年第三次引滦调水开始
天津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展开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