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西:开创新局面 扬帆再启航
 
分享到:
2019-03-21

  □本报记者 李攀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初心恒定,兴水强基。回眸2018,山西水利事业多点开花,硕果累累。

  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桑干河生态补水,加快大小水网建设,水安全、水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45万亩,全年水土流失累计治理度达63%,改善提高360万人的饮水安全条件——数字成为水惠民生的有力证明。

  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水利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山西牢记使命,聚焦水利高质量发展。

  …………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催人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老水问题交织和治水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山西水利系统迅速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围绕补短板、强监管,重点突破,提档升级,创新开拓,不断推动各项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开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转变治水思路 凝聚行业共识

  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新年伊始,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明确阐述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进而明确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总基调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指引山西水利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认清形势,反思剖析。

  虽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但工程短板和行业监管问题依旧突出,仍是山西水利高质量发展之痛。

  面对新老水问题交织、新老水利需求叠加、新老水利成效拐向、新老水利职能调整和新老治水思路更替,如何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推动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山西结合工作实际,凝聚共识,列出“任务清单”——“补”河湖长制改革、水权水市场改革、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水务国企改革等领域中的短板;“强”河流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利资金、行政事务监管。

  各地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大不相同,短板如何补?监管怎么强?

  山西明确路径:补短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综合施策”“长短相促”,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强监管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制度为抓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

  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山西从转变治水思路入手,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事业谋篇布局。

  蓝图绘就,新时代山西水利事业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

  聚焦重点工作 推动健康发展

  汾河被称为三晋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视察山西时明确指出,要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面对殷殷嘱托,2018年4月下旬,山西省水利厅组成由厅领导带队的7个“七河生态修复治理调研组”,分赴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深入流域涉及县市,调研“七河”生态修复治理情况。以一场跋山涉水的集中大调研、大推动,拉开了全省河流生态修复的序幕。

  印发总体方案,成立中交汾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建成一批基础性工程,建立重点河流生态补水机制……围绕“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开展。

  大水网建设,同样有序进行。2018年12月29日上午,在忻州市保德县中部引黄工程首台机组上水暨试通水仪式上,首台机组顺利上水,并试通水至兴县,这标志着大水网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今年,山西将重新梳理剩余建设任务,着力完成工程扫尾工作。

  作为大水网配套工程的县域小水网建设,也将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县域供水能力。

  兴水惠民,改善民生。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山西水利人记于心、践于行。

  在改善36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条件、解决13.8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问题的基础上,今年,山西仍将解决农村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再改善提高30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到年底基本消除贫困县及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助力脱贫攻坚。

  行动不止于此。今年,山西还将目光锁定贫困地区水利支撑保障项目建设,围绕“水富民”,做足“水文章”,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

  找准薄弱环节 补齐工程短板

  2018年,围绕深化水利改革,山西不断探索实践,机构改革以及水权水市场、产权制度、水价水资源税、水利投融资、水务国企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可圈可点。

  理性对待成绩,客观分析短板。“山西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根子在思想观念,必须坚决破除制约改革的无形壁垒。”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在2019年山西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

  破除壁垒,步履不停。今年,山西将以先行先试为牵引,真刀真枪改革,确保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全面落地见效。

  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改革。从强化河湖长履职、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监督保障等方面着手,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落实水权到片到户,逐步建立体现市场机制的水权交易体制及规范公平的村级水权交易平台;全力推动流域上下游地区有效协商平台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山西实际的可持续的管护模式,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扎实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全年300万亩改革实施面积目标任务;完善农业用水取水许可、水权分配、用水户协会建设等,完成大中型灌区50%以上斗口计量设施建设、改革实施区域斗口计量设施全部配套。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进一步放开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市场,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推动政府投资方式改革,探索和实践财政资金资本化,用较少的财政资金吸引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开展典型示范,努力探索更加符合山西实际的水利投融资改革和建管模式。

  加快推进水务国企改革。按照“先合并、后重组、再改造”的思路,加快推进省属涉水企业融合发展和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全省水利水务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航向已定,破浪前行。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新目标,将助力山西在新时代水利激流中实现突围。

  破解新老问题 强化行业监管

  水利行业强监管,其目的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既要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链条的监管,也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的监管。既要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也要集中用力于重点领域的监管。

  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今年,山西将加大水利行业监管力度,全面强化河流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利资金、行政事务等五项行业监管,推动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清单拟定,路径明确。

  强化河流湖泊监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制度,全面规范河湖管理;持续推进“清河”专项行动及“清四乱”专项整治;完善省领导担任河长的八条河流“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实现从“治乱”到“治病”“治根”;依法划定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落实空间管控边界;强化水库监管,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强化水资源监管。坚持“节水优先”,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狠抓取用水管控;抓好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与维护,推进岩溶大泉综合整治和泉源生态修复;确保2019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有所下降。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加强工程建设重点环节监管,压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水利稽查职责,强化督促整改;全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一体系三机制”;充分运用“四不两直”方式,消除工程安全运行中的隐患;争创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监管,引导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良性发展。

  强化水利资金监管。狠抓计划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完成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实行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更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加大财务专项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挤占挪用、侵占贪污、滞留截留、套取骗取水利资金等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利用。

  强化行政事务监管。加强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有关部署、需办理事项落实情况的监管,强化对水利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管;不断健全水法制体系,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严肃问责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水利工作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山西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展望2019,水惠民生不停步,深化改革再出发。山西将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描绘三晋大地水美蓝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3月21日

李攀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尹河长的“三板斧”
山西推动水利工程运行强监管补短板
山西:民生水利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太原:鸟戏汾河
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