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四川渠江上游和广安大范围持续降雨影响,9月19日,渠江四川广安段发生超历史记录最大洪水,洪水高程238.47米,绝对涨幅达到26.1米,突破1847年以来水文记录,创历史极值。广安市超前启动防洪抢险工作预案,奋力抗击洪涝和暴雨灾害双重袭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据了解,“9.19”特大洪灾共造成广安市141个乡镇、119.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为广安建地设市以来受灾人口最多、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重的一次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市长侯晓春昼夜坚守岗位,亲临一线指挥。市防汛指挥部于9月18日下午召开渠江流域防汛抢险工作紧急会议,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广安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立即进入作战状态,全面做好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准备。19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的抗击“9.19”特大洪灾指挥部,并逐一明确市级领导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对广安区、华蓥市和岳池县三个重灾区分别落实了市级领导和联系部门予以前线指导、
从9月16日开始,广安主动与省气息、水文等部门,达州、巴中、南充、广元等市州及市内各区市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变化进行科学测报、会商,广安于9月18日启动防汛I级应急响应,连续发出1、2、3号洪水通告,要求渠江绝对涨水位27米以下群众和物资必须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在18日18时,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宣传覆盖率达到100%,洪水警戒线以下的群众安全转移率达到100%,抢险救援队伍、车辆、机械器具、设施设备和物资等全部到位就绪,严阵以待。
全力抓好抗洪抢险避灾搬迁工作。一是妥善转移安置群众。落实领导包片、部门包点、乡镇包村组、街道包社区、村组包院落责任制,组织各方力量村帮村、邻帮邻、户帮户、人帮人。对集中安置的群众由政府统一设伙食团、医疗站、治安室和物资供应站等;对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的群众由政府统一补助食粮或现金,确保了每个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医疗、有通信、有秩序、有应急措施,能安全出行。全市共落实集中安置点227个、帐篷543顶,安全转移群众40.2万人,全市无一人因灾死亡。二是及早组织抢险队伍。全市共组织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公安干警3270名,民兵预备役30450名、基层干部55360名、青年志愿者12000名参与抗灾抢险,南充、绵阳等地分别派出100名精干武警奔赴广安支援抗洪抢险工作。截至目前,共解救被困群众1267人,成功处置上游达州失控流入广安渠江段内的1艘载满300吨泥沙的船舶和1个装满10吨燃油的大油罐。三是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监管。在加强渠江抗洪抢险的同时,十分关注嘉陵江流域安全,及时排查和处置水库险情,千方百计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对危桥、危房、船只、危险路段、山地灾害隐患点实行拉网式监测、管制,设立警示标志,全力确保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全。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应急值守,搞好灾情调查、核实、分析和统计,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各级党委、政府、防汛指挥部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全力做好本区域、本系统抗洪抢险工作。市、县(市、区)财政紧急调拨资金500万余元用于抗洪抢险,安排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市防汛指挥部调集冲锋舟36艘、橡皮艇54艘、船只580艘、救生衣7436件、救生圈6250个、救生浮具8000个、编织袋和麻袋14.6万条、照明设施4320余件、雨具80000余件,以及充足的药品、干粮、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交通运输、供电、供水、商务、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也各负其责,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广安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安市将全力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及时恢复秩序,严防次生灾害,开展生产自救,搞好灾后重建,并强化资金争取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