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河流域治理的陕西担当
 
分享到:
2020-01-03

安塞区南沟水保示范园

甘泉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梁家河村1号涝池

罗家河骨干坝(孙岔坝系保安镇)

洛川胡村涝池

延长县西河沟小流域治理

  □记者 刘艳芹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土壤侵蚀类型多样,虽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50,但土壤流失总量却占到全国的1/5。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57.8%。陕北黄土高原是黄河多沙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高原面积占全国的1/5,但多年来输入黄河的泥沙占一半以上,黄河中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90%来自陕西。严重的水土流失,既危及黄河中下游安全,同时也严重制约陕西、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因为此,陕西的水土保持在全国一直举足轻重,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投资五分之一在陕西。可以说,黄河治理的根子在流域,中游的重点在陕西,陕西的关键在水土保持。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据统计,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万平方公里;年均入黄泥沙由过去的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黄河流域主色调逐步由黄变绿,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

  持续推进淤地坝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村视察调研强调“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陕西省将淤地坝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科学布局,重点治理,建管结合,有序推进。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病险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用和效益发挥;积极探索完善切合实际落地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淤地坝管护长效机制;按照工程类别落实分级管理责任,逐步落实“河长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责,实行“网格化全方位管理;进一步提升淤地坝管理手段,启动建立淤地坝可视化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分类精准动态管理。全省目前建成淤地坝3.4万座,约占全国的60%,已累计拦泥58亿吨,淤地90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4亿公斤。充分发挥了改善生态防洪保安、蓄水用水、融合产业等功能,促进了退耕还林,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建一座坝、治一条沟、控制一方水土,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以中省项目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陕西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淤地坝工程、京津风沙源二期水保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积极开展清洁健康小流域试点建设,启动实施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加强江河源头及水源涵养区保护。全省年均治理水土流失3000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小流域为单位,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各种措施相结合,坚持不懈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山水田林草园路村综合治理,实现山顶集雨水利化、陡坡山脚林草化、缓坡地带梯田化、沟沟岔岔坝系化、田间作业机械化,基本形成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山山岭岭都已披上了绿装,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历史性巨变。

  扎实开展水土流失补偿费项目治理

  陕西率先在全国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出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强化了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工业反哺生态”。近年来每年省级财政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6亿元以上,在全国排名领先。坚持“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及时开展煤油气水土流失补偿费返还治理工程,实施了矿区恢复治理、水源区保护、生态长原建设、生态恢复等六大工程,促进了能源开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涌现出神东矿区、榆阳区谢家峁等一大批示范工程。

  示范引领,有序推进水保示范园建设

  水保示范园区是展示水保生态建设成效的新平台,是凝聚社会力量的好载体,是宣传水保科普文化的主阵地。陕西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示范引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园创建,在黄河流域建成21个国家级、49个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

  延安市按照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在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创建了宝塔区湫沟淤地坝除险加固、黄陵县回村涝池、富县古衣川羌村田园综合体、子长县麻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样板工程,实现了“水美乡村,水富乡村”。榆林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整合、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等多种模式,按照产业开发带动,科技示范引领和科学谋划定位的思路,先后扶持示范项目23处40批次,完成投资4亿多元,走出了“以土地流转为前提,依托项目打基础,培育产业促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新路子,有力地助推了全市水保生态建设步伐。

  强监管看住人为水土流失

  严格按照水利部要求实现了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开展了层级负责的专项整治行动。延安市坚持“五化”、“六有”、“四结合”,实现监督全覆盖,监管有重点。“五化”即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目标化,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监控,做到全覆盖、全过程;“六有”即有明确对象,有突出重点,有详实记录,有具体结论,有整改措施,有公开通报;“四结合”,即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与查处相结合。榆林市以查处水保违法案件为突破口,严格依法监管,树立了水保执法的权威性,煤炭、化工、交通等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 “三同时”治理典型,其中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井被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目前,陕西水保已规划制定了陕北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工程、陕西黄河沿岸旅游经济带水土保持长廊工程、陕西白于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陕西子午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渭北旱腰带塬面保护工程、秦岭北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六大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多方筹资,尽快争取列入国家计划大盘子,加快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月3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陕西:把渭河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陕西汉阴县水利局全面部署百日安全生产督查专项行动
陕西:引领智慧水利发展新时代
陕西汉中:“两夯实三聚焦一紧盯”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农村吃水变化三部曲——从“挑水”到“有水”再到“放心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