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丽 黄振卿
阳春二月,阳光灿烂,吕河镇江店村的草莓园里热闹非凡,草莓棚内也是温暖如春,周国莲家的草莓长势喜人,红彤彤的草莓果,让她鼓起了腰包,脸上笑开了花。
走进周国莲家的十个草莓种植大棚里,满棚的绿色在朵朵白色草莓花的映衬下,显得特别有生机,在草莓枝头茂盛的枝叶下草莓如星子罗列,游人如织,采摘的满篮子红透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周国莲介绍说,自己的草莓主要是针对游客的采摘需求。“今年除了栽种红颜草莓和奶油草莓,又新增了贵妃品种,看着草莓一天天由小到大、由绿变红,我干起活来也分外有劲儿,农田灌溉是草莓丰收的基本保障。”
周国莲一边帮忙采摘,一边欣喜欣喜地告诉笔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农水灌溉带给果农的甜头儿。自己在2016年成立了有机生态草莓采摘园,随着对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虽然去年受温度的影响成熟的晚了些,但凭着她种植的草莓香甜可口的优势和这几年打造出来的奶油草莓品牌效应,收益还是不错,特别是人们对反季节水果需求量的增加和市场良好的效益,按照每斤四十五元的价格,亩产4000斤的产量,一个大棚可以有十多万元的收益。周国莲大棚草莓从消毒到施肥,用的都是有机肥料,草莓品质有保证,加上又是反季节水果,因此常常供不应求,现在她种的草莓仅仅能供应城区周边游客采摘需求,周国莲表示,以后还会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链,带动周边村民更多人致富的同时也打开市场,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近年来,旬阳水利局鉴于吕河高新区的自然水利条件、旱灾频繁以及工程型水资源贫乏等情况,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潜力,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对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局根据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旬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旬阳县正面向市场调结构,人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着力开发农业私、优、特、新品种,向种植业、养殖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旬阳县水利局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变资源水利为工程水利,有机调节雨水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最,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自2012年吕河镇新增灌溉面积11000亩,王义沟灌区和牌楼罐区保障了吕河园区灌溉率达90%。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推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旬阳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让农民们种鼓了腰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也让农民们真正尝到了特色种植业带来的甜头。
“到了草莓采摘期,大批县内、外地游客都会来采摘园进行采摘,大棚外路边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节假日、双休日时人数最多可达200余人;由于草莓又大又甜,前来采摘购买草莓的游客逐渐增多。”草莓刚上市的时候,能卖到每斤45元的高价,去年,每亩草莓产量达4000斤左右。据周国莲介绍,草莓生长期间需要很多水分,而她的草莓大棚的用水就是旬阳县小农水灌溉工程,充足的水源,加上便利的交通,等到草莓成熟期,采摘园都会迎来不少游客,对丰收前景她表示信心满满。下一步,她还想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在两年内将自己打造成草莓种植大王,同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草莓,共同走上致富路。
今年,吕河高新区充分利用辖区农业旅游资源特点,发动广大合作社社员积极参与,按照市场化要求运作,鼓励农民开展种植采摘游,推动种植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这样既推动了旅游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