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节水,陕西在行动
 
分享到:
2013-12-24
 

  中国水利网站 记者 王剑 通讯员 田维 报道

  今年10月29—30日,水利部水资源司、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陕西省水利厅对陕西省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了验收,宝鸡、延安两市圆满通过验收,其中延安市以95.8分获得黄河流域五省区十一个试点市第一名的佳绩。至此,陕西省五个国家级节水试点已有四个按期完成验收工作。

  众所周知,陕西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70%的水资源量集中在陕南。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节水势在必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时推行,2013年,陕西省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到省委、省政府考核体系,明确“三条红线”来约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寻求水瓶颈的破解之道。

  为了有效节水,近年来,陕西省水利部门做了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工业用水与循环利用成为现代企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各大企业节水意识增强,工业节水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富元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马铃薯精淀粉为主的民营企业,年实际淀粉产5000吨,耗水量约90000立方米左右。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重复利用率低。2012年,该企业被列入年度工业企业节水技改项目后,企业对马铃薯冲送和洗薯两个用水环节进行了节水技改。新建了一个容量为2550立方米的沉淀循环池与原有的循环池配套使用,有效地增加了循环池的容量,将冲送用水量由原来的12%降低到2%,每年可节水约9000立方米。

  “通过实施节水技改,加大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冲送和洗薯两个环节年可节水约27900立方米。”该企业董事长高雯友高兴地对记者说到,“我们在洗薯机出水处加装钢制回收池,将洗薯后含少量泥沙的水经管道由泵打入沉淀池回收再利用,洗薯用水量由原来的30%下降到9%以下,年节水可达18900立方米。”

  素有啤酒大王的青岛啤酒汉斯宝鸡有限公司对节水感触颇深。2009年,千升酒水耗为7.49立方米,通过节水型企业创建后下降至每千升6.21立方米,去年完成产量113638.64千升,实现节水14.5万立方米。节水效果显著,2012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4%,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97.30%,万元产值取水量递减率为13.98%,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同行业先进水平,达到国家啤酒制造行业A级新标准。

农业节水引领陕西灌溉步伐

  发展节水灌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实施以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着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益,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在陕西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人增地减的矛盾,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位于靖边县城西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靖边涌泉居现代农业种植基地,是一家以种植脱毒专用马铃薯为主的民营企业,从播种、施肥、灌水、喷药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企业现在已发展投入喷灌圈3个,每个圈600亩,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

  2011年基地成功申报了榆林市农业节水灌溉试点示范项目后,节水改造面积600亩,改造后的土地采用移动式喷灌系统进行喷灌。靖边涌泉居总经理冯小燕高兴地说:“总投资130.33万元的节水项目实施后,每亩较大水漫灌可节约水资源60立方米,年可节约水资源3.6万立方米,年增效益为300万元,年增产增收180万元。我们也因此获得了榆林市‘优秀企业’、‘榆林市重点龙头企业’称号,涌泉居2万亩示范园区被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国家级农林牧一体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这对于我们企业发展节水是极大的鼓舞。”

  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涌泉居现代农业种植基地,还聘用了当地村民做管理工作,村民李生岐感叹道:“企业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收入,还让我们掌握了技术,我们很高兴呐。”

  据陕西省水利厅对全省灌区粮食生产所做的一项调研显示,陕西已发展的节水灌溉农田,可实现年节水8.1亿立方米,节能3271万度,节地17.6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8.9亿公斤,增加经济作物生产能力12.7亿公斤。节水工程的建成,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农田灌溉保证率,缩短了灌溉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促进了农村耕作制度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微灌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向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这几年连续干旱,凡是有节水工程的地方,抗旱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年丰收。

陕西“三条红线”拧紧节水阀门

  今年以来,陕西省政府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公布了各市区“三条红线、六项指标”,明确了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完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顶层设计。陕西省的考核指标在国家四项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地下水位和水源地水质指标,增强了节水保障措施。

  “今年,我们编制印发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联合工信部门开展了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等四个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完成了《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修订版)》编制,经省技术监督局评审通过后,以地方标准颁布实施。”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还重点抓好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咸阳、宝鸡和延安等三市完成了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中期评估和验收工作,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开展‘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及实施保障措施研究’课题项目,寻求节水型社会建设政策支持,探索解决动力缺失问题。”

  截至目前,除了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外,陕西省已完成了六个省级试点的验收工作,通过近几年工作,试点地区完成了主要目标任务,万元GDP用水量普遍下降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普遍下降3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普遍达到70%,农业用水灌溉利用系数0.52以上。各行业增产增效,用水量平稳。与“十五”末相比,陕西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提高到0.545,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由83立方米降低到21.6立方米,全省每年实际用水总量稳定在88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2月24日

王剑 田维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搭临时泵站 抗旱保秋灌
陕西渭南市:千名水利干部核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田间工程好 百姓笑颜开
惊涛骇浪前的坚守
陕西部署加强主汛期河道行洪安全管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