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王剑)1月28日,陕西省防总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当前防抗春旱工作。
去冬以来,陕西省大部降雨偏少,关中、渭北冬麦区土壤墒情持续下降,对小麦、油菜等作物越冬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关中、渭北未灌田块表墒下降至45-50%,苗情较去年偏弱。加之去年小麦冬灌以后,受持续低温影响,仍有200万亩左右农田未实施有效灌溉,大量秸秆还田未冬灌地块麦根悬虚,造成弱苗,需要通过抗旱灌溉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据最新会商分析,去冬陕西省遭遇了30年不遇的持续低温,近期又出现了10年不遇的同期最高气温。2月份陕西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江河径流总体偏枯,冬春连旱局面已经形成。
“立春”将至,陕西省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抗旱用水需求加大,后期抗旱形势严峻。1月23日,祝列克副省长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抗旱工作。省防总指挥长、省水利厅王锋厅长要求,各级要密切关注旱情,抓住有利时机,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扩大抗旱灌溉面积,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通知》要求,各地要从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抗春旱工作的重要性,把防抗春旱工作作为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行动,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坚持“早防早抗、防抗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扎实做好抗旱保春耕各项工作,务必取得明显实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对可能发生供水短缺的城镇、乡村及人口集中区要提前摸底排查,制定切实可行应急供水保障措施。供水紧缺的县级以上城市要强化用水管理,进一步加强应急抗旱备用水源建设。关中北部塬区和一些偏远山区所在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要积极组织抗旱服务队为饮水困难群众拉水送水,确保春节期间和春季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通知》强调,各级防指要继续加强抗旱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根据旱情发展变化,适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保障抗旱工作有序进行。要抓住气温回升和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劳动力集中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的骨干作用,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浇好春季返青水、增产水。沿黄灌区要利用开春后黄河凌汛消退之机,加大抽引流量,扩大抗旱灌溉面积。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和耕作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抗旱保墒能力。要结合春季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对现有抗旱设备设施检修、修复,因地制宜增建各类抗旱应急设施,储足抗旱水源。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握主题,突出重点,为抗旱减灾营造良好氛围。各级防指要密切掌握旱情发展变化,及早作出安排部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的困难和问题。水利、农业、财政、民政、电力、气象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多措并举,认真搞好春耕抗旱服务,全力保证抗旱用水、用电、用油需求,尽力减轻旱灾损失,为今年全省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