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阳:沙湾湾种出了“金蛋蛋”
|
|
2008-08-12 |

喜上眉梢

采摘致富果

这一箱鲜果就是28斤
中国水利网站8月12日讯(记者 秦延安 通讯员 燕凌远)金黄的果子闪着金灿灿的光,沙窝窝里满是茁壮成长的绿色沙棘,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记者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喜气洋洋的村民正在对成熟的沙棘果进行采摘。什它汗村9组组长刘佰文一边采摘沙棘果一边对记者说:“今年沙棘见了利,家家能收两三千,沙棘可成了我们的‘金蛋蛋’啦!”
2003年,水利部沙棘中心经过对立地条件、水肥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认真比选,将榆阳区岔河则乡什它汗村确定为俄罗斯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区,引种大果沙棘240亩。经过榆林市沙棘中心和榆阳区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在项目区群众的精心管护下,大果沙棘长势旺盛。于2005年开始挂果,今年进入盛果期。经测试,平均亩产达600公斤。按每公斤1.8元计算,每亩产值达到1080元。“不浇水、不上粪,不费工,瞎沙湾快顶上水浇地啦!”听到测算结果的村民刘志国惊讶地说。
据了解,榆阳区从1999年开始实施沙棘生态工程,到2008年春季,已经在全区18个乡镇栽植沙棘36.25万亩,发展万亩以上栽植大户30户,沙棘成活率达到71.7%,保存率达到70.1%,2007年挂果面积为4.97万亩。沙棘生态工程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
2008年,榆阳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榆阳区沙棘产业建设管理办法》和《榆阳区沙棘产业建设考核办法》,计划在未来5年内再营造沙棘林75万亩,形成100万亩规模的沙棘基地,然后就地建设沙棘加工企业,使沙棘向增值、增效方向转变,走“基地+企业+品牌”的路子,把沙棘的种、管、收以及产、供、销统一起来,实现沙棘油、沙棘汁、沙棘茶、沙棘黄酮等产品多元化,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8月12日
|
|
秦延安 燕凌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