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纵横谈——专访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

2015-04-30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雨洪资源利用,主要途径有哪些?

  马承新: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就是通过人工措施,将天上的降水收集、储存起来,进行开发利用,保证生产、生活、生态、娱乐等需要。 

  雨洪资源利用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是指以流域为单元建设工程,拦蓄雨洪资源。比如大中型水库等。微观的是指在有限的面积上建设的集雨设施,如水窖、集雨池等。

  今天重点谈谈宏观的雨洪资源利用。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雨洪资源利用,指的就是宏观层面的概念。

  雨洪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蓄存”加“流通”。蓄存,一方面是指贮存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比如,在当地建设水库,就是蓄存当地水,即当地雨洪资源。另一方面指蓄存客水,比如,在沿黄地区建设平原水库来蓄存黄河水,就属于蓄存客水。还有一种情形,可以叫作跨区域调配蓄存。如不同流域、区域之内,建设水库先蓄存起来,通过在流域区域之间、水库与水库之间建设联通工程,适时将水从多的地方调往水少的地方,专业术语叫“丰枯调配”。

  所谓“流通”,就是将蓄存的雨洪资源,通过工程措施,分配到不同的用户,实现水在生产、生活、生态、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实现虚拟的水流通。

  我省本次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以上几种形式都有。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一是对部分大中型水库进行增容;二是新建一批纳入国家规划的山丘区水库;三是新建一批平原水库;四是新建一批地下水库;五是新建一批河道拦蓄工程;六是实施南四湖东平湖增容;七是新建一批跨区域雨洪资配工程。

  记者:我省为什么要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意义何在?

  马承新:这是山东省水资源禀赋决定的。我省水情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679.5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065亿立方米,形成的水资源量为3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用量105亿立方米,现状实际利用量约65亿立方米。从全国看,山东人均占有量322立方米,为全国的1/6、世界的1/25,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26位,属北方严重缺水地区。第二个是降水年际间变化大,年降水量最大值为1154毫米,最小值为416毫米。第三个特点,年内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多。最后一个特点,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减,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说,人多地少水缺,是我省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以上几个特点,决定了我省必须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同时具备建设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条件。

  从长远看,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着眼于破解这个最大制约瓶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去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意见,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将进一步提升我省水资源的支撑保障能力。在狠抓节约用水的同时,积极开源,通过建设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将新增38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支撑能力大大加强。

  其次,解决我省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的空间均衡问题。2014年启动实施的21项工程中,菏泽市有12座平原水库,有利于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综合分析计划实施的雨洪资源二期工程,也是在我省水资源尚有开发潜力,工程稍显薄弱的地方建设,将逐步解决雨洪资源利用空间不均衡的问题。

  再次,体现了水资源自求平衡的原则。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立足当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的内涵也在于要立足本地。先把本地水开发好,利用好,再考虑跨流域、区域调水问题。我省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提出时,赵润田副省长就提出要落实这个原则。尽管我省建设了一大批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但仍有不少的水流失掉,十分可惜。一方面流失,一方面调水,这个矛盾需要解决。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将有利于解决我省地下水超采问题,提升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地下水超采,已经成为我省生态环境的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全省漏斗区面积为1.4万多平方公里。最大区域达5700多平方公里,连接潍坊、淄博、济南三个市,最大地下水漏斗深度33米之多。通过开发雨洪资源,充分利用地表水,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护地下水。

  总体上看,通过本次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将显著提高我省水资源自我满足的能力,大幅度缓解“两区一圈一带”等重点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有效防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解决沿黄地区城乡居民饮水水源问题,大幅改善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等问题,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记者:请介绍一下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马承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效益。根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山东省共有水库6424座,其中大型37座,中型207座,总库容219.18亿m3,兴利库容113.5亿m3。全省山丘区水库共5997座,其中大型33座,中型160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127.59亿m3,兴利库容66.80亿m3。。

  虽然已经建设了这么多的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为什么还要建设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呢?

  一是水资源仍然不够用。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预测,在现有工程状况及供水条件下,到2020年,一般年份缺水49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63亿立方米;到2030年,一般年份缺水58亿立方米,枯水年份缺水72亿立方米。二是开发仍有潜力,统计资料显示,我省水资源年均入海、出境水量87.6亿立方米(不含黄河入海水量),其中入海水量52.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5.4亿立方米(入江苏水量32.3亿立方米)。全省大中型水库和南四湖东平湖近10年年均弃水30.4亿立方米,最大年份弃水49.3亿立方米(2008年)。这部分雨洪资源完全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蓄存起来。三是外调水成本太高。解决水资源危机,除了用好当地雨洪资源外,就是从外流域调水。比如南水北调。再一个就是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目前技术成熟,但成本很高,大范围推广受限。

  因此,目前看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就是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当地水潜力。

  记者:请您介绍下这个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指的哪些内容,进展情况如何?

  马承新:2015年1月27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郭树清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雨洪资源利用等重点工程。”这里的雨洪资源利用重点工程,是指《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中确定的工程。《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凝聚着省领导心血,赵润田副省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调度,直接提出要求。水利厅党组多次研究,王艺华厅长直接抓。这个规划在2014年5月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

  这里的雨洪资源利用重点工程,是指《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中的工程。《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赵润田副省长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提出要求。水利厅党组多次研究,王艺华厅长直接抓。这个规划在2014年5月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

  规划分二期工程:2014~2016年实施一期工程,2017~2025年实施二期工程。两期工程匡算总投资642.87亿元,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

  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匡算投资270.26亿元,新增供水能力21.33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5.19亿立方米,新增水面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6个市、56个县(市、区)。

  规划的主要工程内容为:(一)实施20座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增供水能力4.91亿立方米。(二)新建10座山丘区水库,新增供水能力1.46亿立方米。(三)新建35座平原水库,新增供水能力10.60亿立方米。(四)新建6座地下水库,新增供水能力1.24亿立方米。(五)实施沂沭河洪水调配东线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28亿立方米。(六)实施东平湖增容工程。匡算投资15.50亿元,新增供水能力1.84亿立方米。

  目前一期工程进展情况:总体情况良好。2014年共安排工程21项,其中水库增容工程3项,山丘区水库工程3项,平原水库工程14项,雨洪资源调配工程1项。目前2项已经完成。其余19项正按计划推进。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的目标。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6.35亿立方米。2015的计划安排21项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亿立方米。

  记者:山东各级政府为推进雨洪资源利用有哪些政策?

  马承新:为推动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省政府办公厅以鲁政办字【2014】78号文转发了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五部门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意见明确:一是新建平原水库,同意省里投资入股的,按总投资的20%通过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申请省级补助的,省里按每立方米库容0.4元的标准补助;二是新建山丘区水库、新建地下水库,根据市县政府意愿,同意省里投资入股的,按总投资的20%通过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申请省级补助的,省里按总投资的20%标准补助;三是大中型水库增容,省里按总投资的1/3标准补助。四是沂沭河洪水调配东线工程,按总投资的20%通过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社会资本是否可以进入到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中?

  马承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向社会投资敞开大门,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和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放开增量,盘活存量,加强试点示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

  这里介绍有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创新水利等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还有一个,就是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发改农经〔2015〕488号),提出:“拓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除法律、法规、规章特殊规定的情形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只要是社会资本愿意投入的重大水利工程,原则上应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对新建项目,要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制),机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文件同时明确,“签订投资运营协议。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应与投资经营主体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对产权关系、责权利关系、收入和回报予以明确。”这可以说是法律保障。另外,从权益保障看,文件指出,社会资本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享有同等政策待遇,可依法转让、转租、抵押;中央水利投资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价格由项目投资经营主体与用户协商定价。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贴息政策。 “推进水权制度改革。依法有偿转让其节约的水资源。

  我省《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也正在制定中,近日就将印发。我们欢迎社会资本进入到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中来,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政策给予最大优惠。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开展雨洪资源工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什么建议?

  马承新:总体上说,我省提出,开展雨洪资源工程建设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即节约土地,合理布局,保护生态,节约用水。同时,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投入产出比高”的原则。

  节约土地,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指标,减少工程永久占地。在水库增容项目中,我省将淹没线以下的土地进行抬田,大幅度减少了耕地淹没面积。

  合理布局,特别是平原水库,要充分考虑解决农村饮水建设水厂的要求。水源调蓄要注重布局,不能因网而网,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保护生态,雨洪资源利用,不能把所有的雨洪资源都开发利用光了,一定要给生态留下足够的水量。河流要有一定的生态水量。

  节约用水,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但节水更加重要。所有的水资源都应该高效的加以利用,这是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的基本要求。

  这里,关于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再提两点建议:一是衷心希望并呼吁社会各个层面更加关心水利改革建设。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之母。只有把我们水的事业搞好了,社会才有发展的基础。二是,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广泛的雨洪水开发利用工作。社会各个层面都在能力和条件范围内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工作。比如城市小区的绿化用水,单位的绿化用水都可以通过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城市透水绿地,城市透水路面,等等,空间很大。目前,济南市已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在这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创出新路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4月30日

赵新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为防凌增加新屏障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实施“制度管校”初见成效
“三驾马车”全力打造学生工作新常态
王艺华厅长检查指导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工程建设
山东:东平管理局修剪景观树木 确保苗木安全过冬
首届全国水情知识竞赛高校巡回赛(山东赛区)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德州集全市之力助推水资源管理提档升级
山东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浙江三门:绿化河岸 打造生态景观带.jpg
江西浮梁县大举整修河道.jpg
上海青浦请走河边“企业”还水景于民.jpg
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