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月11日讯 作为山东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县市之一,邹城市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邹城市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五大体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一、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体系。邹城市政府研究下发了《邹城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明确了以供定需、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等五项原则,建立了取水许可区域限批、水量水质监测、水资源论证等六项制度,确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启动实施了邹县电厂中水回用、荣信煤化污水处理、南屯煤矿污水处理等一批节水技改项目,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
二、规范水资源论证许可体系。邹城市根据地域水资源环境,合理核定许可取水量,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优化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坚持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和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所有需要取水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并由水利部门组织审查。
三、完善水政执法保障体系。在邹城市水利局建立了专职水政监察队伍,设立了水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等执法岗位。同时,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水利警务建设,建立了水政巡查制度、水行政许可审批稽查制度、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等系列制度,有力保障了各类水事违法案件及时予以查处。
四、建立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市范围内设立了27个水环境监测点,定期监测水位和水质,其中地表水8个、地下水19个。设立观测井14 眼,其中重点井3眼。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按时对15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核查和排污量监测。
五、 严格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山丘区建设大中型工业企业,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工作制度,并经水利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立项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