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21日讯 “叮铃铃……叮铃铃……”6月18日上午8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夏红寺堡扬水管理处调度中心的宁静。紧接着,电话里传来“中心所所辖红三干渠38+700处左堤外坡脚出现约3厘米左右管涌”的险情报告。
险情就是命令。管理处调度中心值班员立即向值班处领导汇报。值班处领导当即下令:启动应急预案,中心所就近组织抢险,主管处领导火速赶赴现场协调指挥,工程队组织抢险队伍、物资、机械待命支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瞬间打响。
不到10分钟,中心所和海子塘泵站职工、驻地消防官兵、水务局工作人员和灌区协防群众共80多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以及3台装载机、2台卡车、6台4英寸潜水泵、100多把铁锹、3000多条编织袋等抢险人员、机械、物资齐聚抢险现场,抢险工作紧张展开。
8点25分,管理处主管领导到达险情现场,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管涌”险情进行科学研判,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抢险方案,指挥抢险战斗快速有效进展。只见抢险现场各应急小组联调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施工机械来回穿梭,抢险人员奋不顾身;外围内堵、减机减水、关闭节制闸截流、打开退水闸和斗口散水、潜水泵排水等工作有序进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经过综合措施处理的干渠水位持续降低,渠堤外坡脚“管涌”水流逐渐减小,开挖、回填、夯实等工作相继跟进。在2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后,“管涌”险情最终成功排除,干渠“恢复”正常运行。
这其实是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开展渠道抢险应急演练的一幕。
6月份的宁夏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出现大雨或暴雨的频率增多,加之正值灌区夏灌高峰,该处所管辖扬水工程机电设备运行负荷大,渠道流量大、水位高,部分工程防洪标准低、设施不完善,整体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有效应对突发险情,管理处针对干渠决口、洪水入渠、渠水漫堤、水淹泵房等“险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实战演练活动。通过开展抢险演练,全面检验了预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寻找问题、锻炼队伍和提升抢险应急能力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