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水利扶贫在横河子村“开花结果”
 
分享到:
2020-08-08

  □本报记者 孙学斌 通讯员 李春雨

  山沟里的横河子村,已不再是曾经的模样,水利扶贫采取多种扶贫方式,全力支撑当地脱贫摘帽。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台子镇横河子村位于台子镇东部,处于阎王鼻子水库库区右岸,距镇政府12公里,距朝阳新县城20公里,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由于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土地少且贫瘠,地块零散,资源匮乏,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连年歉收,农民收入不稳,贫困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缺少支柱性产业,横河子村早早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根据横河子村实际情况,辽宁省水利厅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深耕5年,队员们踏实苦干,突出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着力以水利扶贫攻坚带动全面脱贫攻坚,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横河子村完成脱贫摘帽,百姓逐步走向小康。

  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工作队发挥水利行业优势,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反复实地调研,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争取扶贫资金,5年直接投入3464.7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2834万元用于台子镇大凌河整治工程,彻底解决大凌河防洪隐患;280万元促进扶贫产业;305.7万元用于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是综合性工作,工作队协调交通、民政、住建等部门,修建道路,维修、改建房屋,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村里的道路硬了、水源好了、河岸绿了、防汛水平提升了,堤路结合工程还解决了200多人长年蹚河出行的问题。现在,横河子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的小康生活有了更好的物质保障。

  在对口帮扶中,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增收道路。利用水利移民相关资金,帮助建立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多年来,横河子村受困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模式单一,始终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村集体产业。工作队与镇、村干部群众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调研。

  同时针对当地实际,立足长远定目标,积极寻找支柱产业,在县扶贫办及镇党委政府的推荐下,将温氏家庭农场养猪项目作为实施产业扶贫的项目,协调投入280万元修建两栋高标准温氏养猪家庭农场。猪场可年出栏生猪3500头,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14万元的稳定收入。

  当地交通不便利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镇政府一同想办法,发挥水利行业相关资源优势,利用异地安置的方式解决问题、协调资金。交通不便的问题解决了,村民生活条件更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也得到改善。

  73岁的万方田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原本住在横河子村深山之中,离村主干道约7.5公里,且路途崎岖,骑摩托车需30分钟才能到达村里的硬化路上。老万的出行、耕种、就医都极为不便。通过落实异地搬迁政策,老万搬离了深山,家门口就是村级硬化道路,出行十分方便,新建的住房也比之前的更坚固、舒适。老万于2017年脱贫。

  水利脱贫攻坚已经在横河子村“开花结果”,后续辽宁省水利厅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好作风,查找差距,补齐弱项,巩固成果,助力横河子村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8日

孙学斌 李春雨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沈阳市以“六个机制”推进落实河湖长 履职尽责和河湖长制“六大任务”
应急补水3亿立方米 辽宁积极组织抗旱减灾
辽宁省积极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辽宁省举行2020年度防汛调度抢险救援 暨超标洪水防御演练
辽宁省紧急调运中央防汛抗旱物资驰援江西省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