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江西青原:油箩坑水库嬗变之路
 
分享到:
2020-06-28

  □特约记者  刘茂林

  “真美!”来到油箩坑水库休闲娱乐的游客,倘佯在青山绿水、天水一色的美景中,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禅溪国级水利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的油箩坑水库,近年来,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为契机,全方位融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实现从“库区”向“景区”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治病:“水炸弹”变“聚宝盆”

  油箩坑水库始建于1958年,总库容133万方。由于运行时间长、投入欠账等原因,油箩坑水库老化失修,积病成险,“雨天不敢蓄水,天旱无水灌溉。”当地群众说,就像一颗“炸弹”悬在头顶上,提心吊胆过日子。

  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景区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油箩坑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对大坝进行加固筑牢,改造溢洪道、放水涵管,修建木栈道、景亭、观景台、垂钓台、水车等亲水设施,丰富临水景观。

  水库永续利用,三分建七分管。景区严格落实油箩坑水库行政责任人、主管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等安全管理“五个责任人”,推行工程标准化管理,落实“五个一措施”,即制定一套标准、编制一本手册、修订一批制度、建立一个平台、落实一方责任,固定操作流程,规范管理行为,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可靠。

  治水:“臭水库”变“景观库”

  Ⅱ类水!这一纪录,油箩坑水库保持了两年零三个月。鲜亮的成绩单背后,是景区坚持不懈推进的治水护水行动。

  实施“清水工程”。景区全面对油箩坑水库及其水系的杂物、淤泥、垃圾进行清理,累计达3.8万方,打通水系脉络。实行人放天养,关停禽畜养殖场5家,栏舍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水质由V类水提至II类水,恢复碧水蓝天的自然风貌。此外,景区加强对周边林区环境的保护,对裸露山地实施造林绿化,绿化率达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4%,实现保土保水保水质。

  实行“生态疗法”。景区在水库岸边浅水区栽植芦苇、香蒲、灯心草、水葱、千屈菜、水芹、菰草等挺水植物,及浮莲、荇菜、绿萍浮水植物,还有沉水植物(水草)等,丰富水生植物景观。开展鱼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将数万尾鱼苗投放至水库及其水系,有效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水域生态平衡。

  强化“护水队伍”。景区专门落实一支保洁打捞队伍,每天不间断在岸上、水上巡逻,对游客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及时劝阻,清扫岸上垃圾杂物,打捞水上漂浮物,防治水污染,保证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库,确保水库水质安全。

  塑景:“库区”变“景区”

  跌水景观、亲水平台、水上碰碰船、水上健身浮球、水上健身浮筒、水上自行车、橡皮船……在油箩坑水库,各个游乐场所尽是游人在玩,笑语不断。

  天水一色、人水和谐的油箩坑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与青原禅溪线上的“江、库、溪、泉、塘、潭、瀑布”等景致,共同组成青原禅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游客观光的胜地。

  从“水炸弹”到“聚宝盆”,从“臭水库”到“景观库”,从“库区”到“景区”,如今,油箩坑水库以其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之魅,撩开其迷人的面纱,走进人们的视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28日

刘茂林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西:青原标准化生态砂场正式运行
江西景德镇:三项举措抓好水库蓄水保水
江西:青原区打好安全度汛“组合拳”
《2019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通过技术审查
江西青原:“一滴水”鼓起群众“钱袋子”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