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江西抚州市水利扶贫结出丰硕果
 
分享到:
2018-12-04

  □通讯员 邓伟 特约记者 严文辉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抚州市水利局扶贫点——乐安县山砀镇杏坊村,走进杏坊村,道路平整宽阔,房屋整洁明亮,村子里绿树成荫,村四周水路环绕,彷如走进一个世外桃源。73岁的村民郭存凤见到帮扶组的同志和记者,高兴地告诉我们:“因为腿脚不方便,我成了是个贫困户,如今政府帮我们装上了自来水,现在只要一拧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我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这只是抚州市水利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水渠滋润万顷良田,一项项民生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近年来,抚州市在全力推进全市水利发展的同时,创优发展优势,将水利改革发展与水利扶贫攻坚有机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工作思路,一改过去水利项目“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该市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安全饮水助脱贫

  “十三五”期间,抚州市计划投资46123万元用于解决40126人国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其中前两年已解决贫困人口数为17851人,今年更是加大力度,预计今年底可再解决贫困人口数18544人,基本确定可以提前完成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困难任务。抚州市水利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工程宜大则大、能连不断、宜小则小,尽量让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100%,保证家家户户有吃的、有洗的、有用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精品示范工程活动,确保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后续管理。

  整治水利工程夯基础

  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水源紧缺,灌溉设施不齐全、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正常效益等都是制约农村致富的“瓶颈”,为彻底改善这一状况,抚州市选择了农村最直接的水利设施齐发力,近年来,先后投入了资金18亿余元,实施了1093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实施了5条五河治理工程,高标准治理完成400公里千亩圩堤及135公里万亩圩堤填塘压浸工程;完成了37余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段长度达350余公里;有538座重点病险山塘得到高标准整治,有3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得到全面实施。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基本摘除全市水库病险帽子,使抚州市农村灌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为夯实农村致富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设施促增收

  又是一年丰收季,为验证水利发展对农村脱贫带来的成果,近日。记者来到抚州市金溪县马街灌区芳源村,走进芳源村田畈,一排排稻田整齐划一,一串串稻穗接天映日,一台台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上欢快的飞奔,好一派美丽的丰收的美景。正在田间指挥收割机收割水稻的村民余水亮老汉乐哈哈地告诉我们:“今年的丰收是不用说了,感谢政府帮我们修通了致富渠。”

  小农水设施是关乎群众脱贫致富的直接因素,近年来,抚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水利投入的契机,将打通农村灌溉设施最后一公里的小农水设施作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建设重点,多发筹资1.47亿元,陆续实施了多个县、区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改造34.95万亩,并通过争取省级以上资金528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抚州市还结合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区实施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小农水项目改造、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初步形成了工程、产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高效节水体系,受益人口达上百万人,人均增收200余元,实现了水利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抚州市水利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6亿元,通过实施“人饮工程、水利设施改造工程、小农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水利项目的实施,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生态环境, 使抚州约12万群众直接受益,约6000余贫困群众开始走上拜托贫困,走上富裕路。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2月4日

邓伟 严文辉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西省景德镇市保持打击非法采砂高压态势
让水源更清澈 让群众更健康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学子邱宇见义勇为救人性命
《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表决通过
江西吉安投资11亿治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