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交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答卷
 
分享到:
2019-03-15

  □本报记者 姚吟月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情异常复杂、治水任务艰巨,解决长期累积的水问题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治水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统领,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载体,推动治水兴水事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陈杰掷地有声。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治水工作重心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水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五年来,江苏省水利厅党组多次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经常学、反复学、深入学,尤其面对新时代新条件新要求,深入研究重大课题,形成统一共识。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治水要良治,节水是关键。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还没有达到峰值,迫切需要真正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扎实推进国家节水行动,细化节水指标体系,优化分区分类节水标准,全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空间均衡”。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水资源供给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牢固树立人口经济与自然环境相均衡的原则,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目前对水陆统筹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的系统研究还不够,系统治理的举措还不多。迫切需要强化系统思维,从流域全局角度,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既系统治理好河湖这个盛水的“小盆”,又保护好流域这个盛水的“大盆”,以水治理的集成效应,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高效发展,必须坚持“两手发力”。全省水市场总体规模和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迫切需要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推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全面落实,以水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高效发展。

  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具体到治水工作中,就是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水提质效”上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总的基调。

  全力加快水利建设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五年来,江苏大力实施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工程和农村水利年均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执行、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等考核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今天的江苏大地,重大工程建设势头强劲,全省纳入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9大项19个子项工程中,分淮入沂等5项工程已基本建成发挥效益,新孟河延伸拓浚等8项工程正全面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6项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太湖、淮河、长江流域治理项目有序实施,重点区域治理工程价款推进,流域区域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河湖建设纵深推进,13个设区市和省相关部门全面出台生态河湖行动实施方案,评定首批生态河湖样板;省级以上安排5亿元支持10个河湖水系连通和13个中小河流重点县连片治理项目;系统谋划洪泽湖生态保护工作,大力推进退圩还湖;无锡梅梁湖、常州长荡湖、泰州平旺湖生态清淤聚泥成岛试点取得重要进展;第二批5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高分通过部省验收,18个省级试点通过验收;太湖连续11年实现 “两个确保”。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实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6万亩,占国家考核任务的112%,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比稳居全国前列,连云港市赣榆区、常熟市创建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铺设供水管网1万余公里,受益人口365万,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8%,国家考核全国第一;完成丰县湖西片区整体帮扶投资19.8亿元,投入水库移民扶持资金6.38亿元,助力30个经济薄弱移民村脱贫。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 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加强行业监管,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水利工作的新使命。五年来,江苏水利全面强化法治建设、规划管理等工作,着力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

  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方面,江苏全力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见行动。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省政府专题部署,市、县、乡党委政府层层推进,率先全面建立湖长制、完善河长制;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担任省级总河长,13位省领导分别担任20条流域性河道的省级河长、14个湖泊的省级湖长,全省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5.7万余人,实现水域全覆盖;出台河长湖长履职办法、年度考核细则,探索建立问责、明察暗访和媒体曝光机制;省、市、县三级全面印发实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推动解决河湖突出问题,省际湖长协调共治机制率先建立。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江苏连续2年荣获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国第一。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深化合同节水管理试点,1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评估验收,14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节水示范区验收;全面开展市县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基本完成省政府确定的101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整治任务;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修编,全覆盖监测规模以上排污口,摸底排查规模以下排污口,分类整改268个违规设置排污口。

  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江苏全面加强管理。工程管理效益显著,确保了一个安全,江苏水利工程始终保持超过95%的高质量工程设备完好率;建成了一批管理精品,全省近半数水管单位通过国家或省级验收;打造了一群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31家水管单位通过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论证;落实了一条管理红线,完成6.1万公里划界任务,埋设41.8万根界桩,形成全省划界“一张图”;推广了一套规范标识,在全省逐步统一水利工程标志标牌,推广设备二维码管理,提升管理绩效,树立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行业形象。加快取缔拆除国家确定的62个长江干流岸线违法利用项目,完成170个固体废弃物点位清理。长江采砂秩序总体可控,洪泽湖、骆马湖禁采实现非法采砂船和非法采砂行为“双清零”。

  推动改革创新提质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又要突出效益的提高。五年来,江苏水利将改革作为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水利“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在“放”的基础上,突出解决好“管”和“服”的问题,2018年省级增改废25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4项行政审批事项,对涉水行政审批事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对已下放审批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行政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盐城市简化水行政审批流程,实行“市县联审”,促进审批提速。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超顺利进行。完成改革面积2188万亩,占国家下达年度计划的146%;75个涉农县全部出台农业水价核定等管理办法,65个县制定农业用水指导价;规范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355个,成立专业服务组织和村级灌排服务队1304个;大中型灌区全面发放农业取水许可证,实施渠首计量监控。其中,阜宁县积极落实协会运行、计量设施、水权明确、水价核定、协商定价、水费收缴、长效管护、专业维修“八个到位”改革措施,改革成效显著。

  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得到加强。推进信用管理规范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行代建制、集中监理制,强化施工企业履约考核,2018年新创1家一级、52家二级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年度新增水利抵押补充贷款15亿元,利用政策性贷款48亿元,新入库涉水PPP项目33个、投资450亿元。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再一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水是江苏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水韵江苏之魂。”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对江苏而言,当前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抓好水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3月15日

姚吟月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江苏:淮阴区积极强化水利建设质量管理
江苏省东海县:10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
江苏省东海县着力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江苏省水利厅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工作调研
全国首单供水ABN成功发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