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使命召唤 芳华如歌——采访河海大学边疆水电参建者有感
 
分享到:
2018-08-24

口述小组与校友在绿水河电站合影

口述小组与校友在鲁布革电站合影

口述小组与校友于毛家村大坝合影留念

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在曲靖管理处合影留念

常州站访谈活动留影

  □黄梓莘 汪倩秋 刘顺

  20世纪60年代,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受限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和机械设备匮乏等问题,我国决定在边疆地区建设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水利学院作为我国培养水利水电专门人才的全国重点高校,连续多年为云南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等单位输送了上千位优秀学生。

  这批华水学子在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离开故土家园,踏上了云南绿水河、西洱河、以礼河、黄泥河等边远地区参与水利水电建设。面对水电建设工地艰苦恶劣的环境,他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我国西南边陲建设了大批水电站,将自己的青春韶华奉献给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与边疆经济文化的建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更是终生扎根于祖国的边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利移民”,为水电事业输送了后继人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句话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注解。

  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亲手创造并见证了我国水电建设的繁荣昌盛。以礼河水电站,他们铸就了“亚洲第一土坝”的传奇;鲁布革水电站,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硕果;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他们重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上世纪70年代,受“鲁布革冲击”的影响,他们走出云南,走向国际,在非洲、美洲、亚太等地承建了大量水利工程。

  计划经济时代之后,伴随传统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的急剧萎缩,他们迎来“后水电时代”的困境与挑战。从深山走向城市,从水电走向非水电,他们积极向相关多元的“大土木、大水电”方向转型与升级,向铁路、公路、机场、地铁、市政等更广阔的领域进军。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他们遭遇惨痛的教训,经历难言的挫折,交付高昂的学费。但是,他们始终无所畏惧,始终迎难而上。他们是时代变迁中无数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河海学子的代表,也是无数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的中国水利人的缩影。

  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最初,他们是游走于边疆的“吉普赛人”——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地点偏远、耗费人力众多等原因,他们就把“家”植根于工地,无数小“家”由此繁衍成一个小型社会,银行、学校、法庭……无所不包,应有尽有。然而,这样的“社会”只是暂时存在的。变动的水电建设工地,也注定了他们漂泊的生活轨迹。一旦阶段性的工程结束,就意味着他们举家搬迁的时刻再次来临。带着伶仃妻儿,带着寥寥家当,年年月月,他们无数次地迁移,却始终没有走出那片杳无人烟的深山,走出那片远离市井的谷地。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罗平、曲靖等生活基地的建成,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家”。他们将妻儿留守在后方稳定的生活居处,但他们自己出于工作原因,仍然需要常年奔波于大江南北,辗转征战于工程建设一线,持续驻扎于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再后来,全国上下掀起国企改革的风潮,出于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需要,生活基地所管理的子弟学校、法庭、派出所、水电物业开始逐步向社会移交,回归地方管理。至此,由水电行业工作性质所衍生的特殊形态的“家”与“社会”,终于回归于常态。

  在时代的浪潮面前,“家”的概念被反复定义、不断更新。半个世纪过去,曾经的青葱少年变成了如今的古稀老人,乌发染上白霜,步履越发蹒跚,与时间的赛跑刻不容缓,历久弥新的故事是我们亟待挖掘的宝藏。

  为了记录这一代河海水利人的青春故事,探寻建国后时代变迁背景下中国水利建设的发展,和水利建设者们生活状态的变化,河海大学档案馆口述校史小组以专题采访的形式,在福建厦门、江苏常州进行采访后,又于暑期前往云南省昆明、建水、个旧、开远、曲靖等十几个城市,共采访了近50位曾经参与边疆水电建设的校友及其他建设者,积累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及丰富的音视频素材,以起到记述峥嵘岁月、传递水利精神、教育当代学子的目的。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24日

黄梓莘 汪倩秋 刘顺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中国水电四局承建的203米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黄登水电站主坝封顶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召开2018年党的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水电移民司传达贯彻2018年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深耕“一带一路” 造福沿线友邦
一个人的留守 两代人的企盼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