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城乡同饮放心水的奋斗目标,南京打响了区域供水攻坚战。
按照区域供水规划,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服务发展”这个中心,会同市(区)、县供水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全力推进区域供水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水质安全,优化完善供水服务,逐步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的城乡一体化供水,让城乡居民同饮安全卫生的放心水。
2009年是江北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之年。江北新城大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从那年起,江北地区在进一步加大区域供水工程的同时,服务新城发展的供水建设也在加速超前建设中。
浦口:江浦水厂一期加快扩建,利民工程结硕果
据浦口自来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浦口山区农民的生活用水主要靠塘水、井水和乡镇小水厂自来水。夏天干旱时,大小池塘里没有一滴水,塘底还晒出了大裂纹,当地政府就只好每天安排送水车一天两次送水。
2004年10月5日,浦口“农村改水”打响攻坚战,投资近1亿元的三岔水厂破土开建,这让不少乡镇居民迎来了纯净的“甘露”。
2009年,江北新城大发展建设的全面启动,给浦口自来水总公司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浦口自来水总公司原有设计供水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其中江浦水厂为10万立方米/日,三岔水厂为2万立方米/日,服务人口35万。夏季最高日供水已达11万立方米,供水能力接近饱和状态。
不仅如此,偏远乡镇供水矛盾也日益突出。三岔水厂原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6个镇街的供水,规模并不大。随着区域供水在浦口的实现,供水普及率提高,要解决周边20万居民的饮用水问题,设计规模仅为2万立方米/日的三岔水厂,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于是,浦口自来水总公司又打响了供水工程建设的新一轮“战役”。
今年10月28日,江浦水厂扩建制水厂土建工程全面开工,预计在2013年6月完工。
据了解,占地204亩的水厂一期扩建工程制水厂总投资6.93亿,水源厂总投资1.6亿元。作为浦口区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区政府给予了大力资金支持,仅今年用于制水厂清水管网敷设的资金就达1个亿。
随着供水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乡镇的居民也喝上了和主城居民一样的好水。
据了解,老山黄山岭道路最高海拔104米,位于老山地区的汤泉街道、永宁镇因地势较高,水压水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浦口自来水总公司专门建立了象山、八里两个增压站,今年6月下旬,汤泉、永宁居民也已经用上优质放心的长江水。
如今,作为“生命线工程”,浦口江浦水厂一期仍在加快扩建。
六合:远古水业加快山区改水,清泉甘露润万家
“这里不少居民使用的水都是未经处理的井水,或是简单处理的自来水,制水工艺达不到国家标准,用水安全难以保证。” 据南京远古水业负责人介绍,六合、大厂地区企业自备水厂比较集中,如扬子、南化、南钢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水,还供应给周边的居民。
不过,由于不少自备水厂设施陈旧,管网老化,管理相对薄弱,水量漏失严重,生产供水与生活供水矛盾突出,有的企业为保生产经营用水而停供、限供周边居民生活饮用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自备水厂供水切换工作,成为六合地区供水的重中之重。
从2006年2月开始,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远古水业着手实施六合地区供水改造。先期投资8800万元,兴建10万立方米/日的增压站,将水厂由10万立方米/日扩容到20万立方米/日,管道敷设到六合的主城区,解决了14万居民的饮水问题。与此同时,2007-2008年投资2800万元,实施了程桥、新集镇的改水工程。
2009年,完成了区域内大部分企业自备水厂居民用户的切换工作,其中南京热电厂约700户、扬子生活区1.6万户以及南化部分居民喝上了远古水。
2010年,六合地区改水二期工程启动。投资1.27亿,工程于10月完成。完成了雄州、东沟、玉带、瓜埠、龙袍、横梁等街镇的供水切换,彻底解决了六合东南片区街镇、六合经济开发区、长芦街道和南京化工园区等片区28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但北部地区一街四镇30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一直未得到解决。
2011年5月,六合北部山区改水工程正式启动。供水管道总长度72公里,分三路铺设至各个地区,其中沿205国道铺设至马鞍、马集镇;沿金江公路、东部干线铺设到金牛湖街道、冶山镇;沿西部干线铺设至竹镇镇,并新建5个增压站,总投资1.6亿元。
在205国道马鞍段,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敷设管网。“从9月2日开工到现在,马鞍、马集段已完成12公里的管网敷设,剩下8公里将在11月底完成。”据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北部山区改水工程主次管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新市镇建设、万顷良田工程等同步推进,力争2012年春节前完成主管道和5个增压站的建设,金牛湖街道、竹镇镇、冶山镇、马集镇、马鞍镇等街镇居民将喝上洁净的自来水。
来源:南京日报 201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