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宜都:水利建管打造新“样板”

2013-11-27

  中国水利网站11月27日讯 (通讯员 李广彦 李鹏飞)11月25日,陆城街道办事处龙窝村三组的一段渠道上,渠道管护人谭泽政正在清理渠边杂草,在他身后,渠内清洁无杂物,渠水流淌顺畅,渠边柑橘长势良好。很难想象一年前还杂草丛生、淤泥堵塞、汛期暴雨水漫田,令村民苦不堪言的“龙须沟”如今换了新颜。

  这也是湖北省宜都市水利创新建管机制后的一个缩影,目前宜都正积极推进水利设施建管机制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为何短短一年谭泽政管护的这条渠道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得益于宜都市探索推行的为渠道设管护工的新举措。今年2月,针对渠道连组跨村甚至跨乡镇的实际,宜都市以各村为单位,以各组为单元,为渠道配备管护责任人。陆城街办龙窝村将15条6850米管护沟渠列为重点管护对象,推选沟渠管护责任人。平时,管护责任人负责沟渠清淤清障、除草补缺、沟堤清扫等日常维护工作,遇到渠道损坏和重大汛情及时上报,由村组织人员维修,确保农民灌溉用水和汛期排涝。

  据该市水利服务中心主任李建新介绍,今年在龙窝、太保湖两个村先行试点,像谭泽政这样的管护员共有20人,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每人管护费年均1万元,分段管护20条共计15450米的主干渠。渠道设立了“岗哨”,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权责分工明确,“小沟渠”产生了“大效益”。今年旱涝交加,但这两个村的渠道在抗旱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渠道管护有了新机制,在水库管护上,宜都探索出为水库配“保姆”的新路子。宜都市有中小型水库46座,其中41座小型水库管理比较松散,成为每年防汛心腹之患。对此,宜都市为每座小型水库配备专管员,实行“保姆”式的全程规范管理,并给专管员发放管护经费,明确专管员管护职责,实行月检查和季度考核制度。目前,宜都市50名小型水库专管员已到岗到位。

  针对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管护要求高、非一家一户所能承担的情况,按照现代大农业生产需要,围绕柑桔、茶叶、冬枣、黄桃、蔬菜等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把农户分散的责任地流转到各农业龙头企业,集中连片,明确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工程验收后,移交给项目区所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管护委托书。先找“东家”再建设,水利项目有了可靠的建管保障,避免了“建时热闹、建后荒废”的老路,实现长效管理,产生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正能量”。今年已建成的14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在抗旱中大显身手,4万亩农作物基本告别了逢旱减产绝收的历史,抗旱效益5000多万元。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高底,在很大程度上看监管机制是否有力。宜都建立了“监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三级监管,确保工程、资金、干部“三安全”。3年来实施的26项重点水利工程全部达到质量要求,其中饮水安全项目被列为国家示范点,去年完成的1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均一次通过省级验收。

  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对宜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给与了“踏破铁鞋无觅处,成功经验在宜都”的高度赞誉。荣誉面前,宜都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仍在对水利建管体制改革不断进行着新的有益探索。

  有关专家肯定,宜都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不断探索,解决了政府想管但管不好的事,水利部门难统起来的事,农民单家独户难做起来的事。“宜都样板”不失为一种经验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宜都市委书记庄光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宜都水利建管机制就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探索与尝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1月27日

        
李广彦 李鹏飞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潜江市农村安全饮水再增5万人
巴东今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已过千万元
洪湖长江干堤任公坛崩岸整治全面开工
枣阳市2590万元农村饮水项目开工
襄州人大代表提建议 万名村民吃上自来水
湖北阳新662万元欲“收复”16000平方米“失地”
枣阳市40座小2型水库主体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湖北“寒露”行动严打长江非法采砂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