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三代水文人的家风传承
 
分享到:
2018-08-27

  □周迎颖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而我所从事的水文工作,也是受到家风的影响。我的家庭是三代水文人,外公、舅舅、妈妈都是水文职工。祖辈、父辈对水文的情感让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的言传身教是我最大的财富,让我知道,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担任什么职务,做什么工作,首先都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热爱的工作!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便是我们家最朴素又最珍贵的家风传承。

  我的外公是1952年建国初期参加的水文工作。南湾、蚌埠、汝南、和庄、大坡岭、息县……那些河流、水库,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我出生的时候,外公已经在潢川水文站了。那时他患了病,行动、语言都不方便,可我记的最清楚的是,他总是颤颤巍巍地拉着外婆的手,坐在河边看水,一看就是几个钟头……那时的我并不了解外公的心思,直到外公过世,帮助母亲收拾遗物的时候,我才从他的一堆日记本中找到答案。在那一摞厚厚日记本里,满满的记载着他从参加工作以来的种种经历;1952年在南湾修建水库,1955年去了安徽蚌埠,后因为身体原因回到河南,那时响应上级“上山下乡”的号召,他留在了驻马店,一干就是十几年。虽然姥爷去世已久,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我都慢慢模糊,但是他的日记本里有一段话,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接到组织通知,背着被子就来了,大坝上的帐篷还在漏雨,想着妻子和孩子们的茅草屋应该也在漏雨吧!粮食不知够不够吃,觉得有些愧对家人,但是想想雷锋同志,我不能退缩,我要向他学习,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20年前的那个午后,在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是很复杂的,那些只有在电视、报纸上读到的一种遥远的标语式的话语,竟然就出现在我外公的日记本里,敬佩、自豪、感动油然而生。后来我开始问妈妈、舅舅关于更多外公的故事,也了解了更多那个年代的水文人的故事。

  1969年外公回到信阳,第一个去的水文站就是信阳的“上甘岭”——大坡岭水文站。当时这个站条件相当艰苦,连电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办公条件了。一个站只有一件棉大衣,一双雨鞋,这就是站上的宝贝,全站人轮着用,小木船测流更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是没人退缩,没人抱怨!几乎与世隔绝的荒岭,只有一间小破屋,大家只能自力更生,吃住在站上,自己种粮食种菜。从测站回家需要翻几座山,没有交通工具,那就步行,没有路那就凭着自己的双脚走出路。有一次外公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狼群,点着了山火才逃出来,即便这样,外公在那里一呆就是近10年,我一直觉得不可思议,那是怎么样的一种信念呢?!那些和外公一样的老一辈水文人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也许这就是水文人的水文情吧!

  1981年,母亲也成了一名水文人,守着那条小潢河一守就是几十年,周而复始地着看水位、量雨量、测流……这个似乎永恒不变的岁月。我是在水文站长大的,清晰地记得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和邻居家的小弟弟一起哭着找妈妈,那时我5岁,他3岁,我们都痛恨下雨,因为一下雨,妈妈就不回家。我还记得那时的站房是青砖黑瓦的平房,下雨的时候,屋子里到处是盆盆罐罐,用来接雨水,而妈妈和站上的叔叔阿姨们穿着硕大的黑色胶皮裤背着流速仪去测流,回来的时候总是浑身湿透。那时候测起涨都是涉水测流,水涨起来都是暴涨暴落,经常是从开始测时水还未没膝,侧到河流中间,水就漫到胸前了,测完一个断面就没法从原路回来只能绕道了。有一次,母亲涉水测流的时候被冲出去好远,还好胶皮裤被树桩挂住,她才从灌满水的皮裤子里爬出来,算是逃过一劫。可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抱怨过,从未退缩过。冬天河水结冰,妈妈他们就一手拿着一壶开水,一手拿着测深杆边化冰边测流,虽然隔着胶皮裤子,但长期在冷水中浸泡也还是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妈妈总说:“比起你外公那时,我们的条件已经好多了!”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回发大水,妈妈几天没回家。夜晚,家里门突然推开了,妈妈穿着硕大的雨衣,一脸疲惫的喊着我爸:“又回涨了,要上桥,人手不够,你快来给我帮忙!”看见我还没睡,对我说:“你也来帮忙吧!打个大伞!”于是,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测流。风雨交加的夜晚,爸爸摇着绞车,妈妈一边放线一边记载,我在一旁帮她撑着伞打着手电。我只记得那天雨很大风很大,桥上一个人也没有,电铃盒的声音在大雨里却那么动听!妈妈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很多雨量站都在深山里,路都不通,更别说交通工具了,每次检查雨量站,十几里几十里的山路都要走去走回。有一次,妈妈和同事两人一起去检查雨量站,在山里迷了路,原本半天的山路却走了一整天,到雨量站点的时候已经是深夜,这个雨量站方圆十几公里都没有人家,可是恰巧雨量站的观测员没在家,又冷又饿,也没有电,他们就挤在那个小屋里熬了一晚,第二天才又走出深山!妈妈这么多年一直恪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任何怨言。

  我们家除了母亲以外,我的舅舅也继承了外公的事业,成为一名水文人。在他刚上班的第二年,抢测洪峰时船翻了,呛了大量污水,不幸染上鼠疫,医治及时才捡回一条命。1988年他被共青团河南省直机关授予 “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几十年来,他依然默默坚守在水文岗位上。我的母亲和舅舅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直铭记着外公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们也是第二代水文人的缩影,他们这一代水文人踏实、敬业,从不退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干好自己的工作!没有口号,没有旗帜,永远默默无闻的立足本职!

  外公、母亲和舅舅对水文工作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水文专业,选择了水文工作!2007年,我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回到了母亲曾经战斗过的那条河流,开始了自己的水文生涯!

  记得刚上班那会儿,母亲总是叮嘱我,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与人为善,多干少说,务实无畏,认真负责。或许家风不如课堂上一板一眼来的那么有条有理,但她却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了我。母亲十分关注我的工作又担心我的安全,毕竟她最了解水文工作中的点滴。每天的定时观测和发报,她都会催促我提前做准备;下雨时,她会提醒我看看雨量是否正常,加强水位观测;每当夜晚需要观测水位和测流,她比我还要操心,一来担心我会睡过了,二来担心我一个女孩家,深更半夜下河会不安全,所以每个深夜她都会和父亲轮流陪着我去观测,测流时他们都会远远的看着,以确保我安全。发大水时,她会提前帮我把雨衣雨鞋放到门口,并提醒我穿厚点,裹好腿,注意安全;夜晚加班,她会嘱咐我关好门窗,保持电话畅通!这些点点滴滴都渗透出了母亲对水文的情感和对女儿的爱,也让我从中深切的体会到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家风传承。

  记得2016年7月1日那次大水,新县上游14个雨量监测站,12个小时平均降水量达183.8毫米。新县境内58个雨量监测点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40个站,超过200毫米的有8个站。强降水导致多条河流水位急速上涨,县城小潢河水位暴涨。 12点26分出现洪峰水位84.48米,涨幅3.16米,测得洪峰流量1280立方米每秒,水位居建站以来第三位,流量为第二位,为抗洪抢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对抗洪水的过程中,除了我们每一位站上职工,母亲和几位退休老同志也都几次主动来到测站,设立临时水尺,清理水尺附近的大量漂浮物!这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十分感动,虽然他们已经退休,却始终心系水文工作,这不正是一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吗!

  每当我在风雨中测流,在烈日下测量,在严冬里绘图时,都会想起我的外公、母亲和舅舅,是他们时刻激励着我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勇挑重担。如今我已工作十一年了,水文已不再是过去的水文,水文人也不再是那个守着一片水,一堆数据的看水人了。从测验、整编、水情服务、水质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凸显出了水文行业的突飞猛进,时代不断发展,行业不断进步,在我记忆中的水文,到现在切身体会的水文,办公条件改善了,测流方式改变了,整编手段改进了,可是水文的内在精神永恒不变、代代相传,这才是水文行业的根基和命脉!

  如今我也为人妇为人母,对水文的情感也点滴渗透到了我的小家庭,丈夫深知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和辛苦,在工作中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每次大雨时都会亲自送我去站上,洪水过去后回到家里,孩子也会总给我一个拥抱,说些体贴的话。家人背后的支持也才能成就工作中的我!每当我在风雨中测流,在烈日下测量,在严冬里绘图时,我都会想起我的外公、我的母亲、舅舅,想着他们的故事,便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工作11年来,沿着他们的足迹,我踏踏实实地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3次参加河南省水利行业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河南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荣获“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来自于祖辈、父辈留给我的无声记忆是最宝贵的财富,将陪伴我终生,而那些水文数据在我的心里不仅仅是普通的数字,更是我对水文事业的尊重,庄严而神圣!我想全省乃至全国像我这样三代甚至四代的水文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故事只是众多普通水文人的缩影,那些故事中的生与死已成为历史,那些故事中的人与事也都成为水文界碑上的印记,外公那代水文人是坚毅而刻骨的,母亲那代水文人是平淡而真实的,而我这代水文人正赶上水文事业大发展的新时代,三代人代表着着不同时代的水文人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第三代水文人,我将继承水文精神,传承水文家风,为水文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系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新县水文站职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27日
周迎颖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赴商丘、周口等台风受灾地区调研灾情
河南水文职工积极行动 全力应对台风“温比亚”
河南:扎实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应对台风“温比亚” 河南派出6个防汛督导组
河南:台前黄河河务局启动今年第二次防洪运行机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