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节水添活力 “谷水”焕新生
——探访石羊河流域节水之路
 
分享到:
2020-11-17

  □本报记者 王曼玉

  “谷水流,流到潴野头。”在中国西北角,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被古人称为“谷水”的石羊河,滋润甘肃凉州大地数千年,孕育了无数的生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石羊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上中游大量使用地表水,下游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原本缺水的石羊河流域地表水水量逐年递减,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尾闾青土湖干涸,生态环境恶化。

  面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石羊河流域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进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为内陆河流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添柴助力,唱响了“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时代颂歌。

  抓牢水权改革“牛鼻子”

  “这张小卡片就是农民的取水凭证,卡一刷,用水信息都可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即方便又精准。”拿着智能IC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水管所水利股股长张文萍介绍。每年年初,根据分配到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凉州区建立区、灌区、镇、用水户协会、用水小组自上而下五级水权分配机制,将水权逐级明晰到用水户,核发实名制水权证。

  “石羊河流域水量少,必须省着用!分多少水就用多少水,倒逼各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张文萍说,通过布设地下水智能化计量设施,实现了用水户建档、建卡、充值、消卡、读卡及用水信息科学管理等功能,使用水井口实现精准计量。

  依靠建立的水资源管理平台,2019年金羊灌区用水量较2018年减少382万立方米,为灌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奠定了基础。

  节水灌溉设施布设在凉州区杂木灌区的田间地头,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齐,农民取水用水合理有序。

  “自从水价调整后,农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趋于合理化,节水意识显著增强。尤其在农业水价调整后,农民用水越来越精细。”杂木水管处副处长严登鹏介绍,水管处对发展高水效作物且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物,实行优惠水价;对压减发展和传统方式种植的低水效作物或未使用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作物,实行上浮水价。这样的水价机制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节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水权配置到户,水价分级计算,形成了严格的倒逼机制,激活了群众用水最敏感的神经,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形成了推动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转变的强大动力。

  探索节水技术潜力源泉

  “用水少了,产量高了!”这是在石羊河流域听到最多的声音。近年来,石羊河流域因地制宜,在全面推广沟畦灌溉、膜上灌等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三大农田节水技术,通过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

  “膜下滴灌好啊!即抗病又节水,还能节约劳动力!”说起节水措施,凉州区上二沟村五队的种植户马成辉连连称赞。自从开展了农业节水,马成辉一家收入越来越高。

  “从前,我们种植大田作物,费水费电费力,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家住凉州区下双镇南水村的相录感慨。如今,村里的温室大棚安装了监控、智能化卷帘机、水肥一体化机等自动化设备,以前浇1亩蔬菜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要20分钟,而且可以水肥同时浇,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劳动力。“我家种植的两棚西红柿,每棚毛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相录高兴地说。

  推广节水技术的同时,石羊河流域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莫高葡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便是典型之一。“近年来,基地集成配套了用水智能管控、水肥一体化、大田滴灌、机械化栽培等设施,亩均节水160立方米,节肥30%,增产100公斤。”凉州区水务局清源水管所机关农场水管站站长秦晓梅介绍。目前,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农业节水、控肥、增产、增效的多赢局面。

  促进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拧紧农业用水的“龙头”是关键。截至目前,石羊河流域累计改建干支渠等骨干工程1516.24公里,完成渠灌、管道输水灌溉、大田滴灌、温室滴灌等田间节水改造工程296.98万亩。

  据调查测算,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葡萄单方水效益由21.04元提高到26元,温室蔬菜单方水效益由18.6元提高到40.2元,节水农业正带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变废为宝让水“活起来”

  如何让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流向效益高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石羊河流域兴修污水处理设备,将已排出的污水变废为宝。

  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回收武威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生产主水源,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备用水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自投产以来至2020年10月31日,公司共用中水273万吨。”武威热电联产董事长杜新丰算了一笔节水账,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水源是经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根据水质特点进行分级管控、水资源重复利用和分级利用,全面实现废水零排放。

  同时,石羊河流域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工业生产、绿地浇灌等方面,使经过处理的水被二次利用,有效缓解缺水对流域的影响。

  “2019年,石羊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6366万吨,较2007年减少2487万吨。”武威市供排水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张继宗说,目前,武威市已建成天马湖公园、海藏湿地公园、武威热电联产及邓马营湖移民点防风固沙天然林地等再生水利用工程,并实现正常供水。仅2020年1—9月,污水处理厂就处理污水约1228万立方米,再生水供应约525万立方米。

  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至今,流域用水量明显减少,2019年全流域用水量较2006年减少6.3亿立方米;流域用水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释放;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全流域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前的12.06%增加到2019年的18.43%……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不仅带来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更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流域治理,千年丰碑;生态报国,任重道远。从祁连山一路向北流淌的石羊河,润泽大地,点亮希望,为两岸人民带来富足与安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17日

王曼玉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甘肃临洮县强化水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甘肃武山:优化服务补短板让百姓吃上幸福水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绘就“戈壁水乡”生态新画卷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总干渠全线贯通
无人机巡河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