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广州花都区西群河 黑臭河涌换新颜
 
分享到:
2021-06-08
 

  □特约记者 赵雪峰

  如今,经过治理的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西群河完全换了样:水质变得清澈见底,河里重现鱼儿身影,河岸绿草茵茵。“现在河涌水质达标,河岸环境漂亮多了,成为附近村民日常休闲聊天的好场所。”住在附近的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

  控源截污 加大整治力度

  这条如今清澈见底的河涌,曾被列入广州市197条黑臭水体清单。水质黑臭严重时,附近居民都不敢开窗。西群河水体黑臭原因主要有四个:排水采用合流制;污水管网覆盖率低、收集能力不足,存在溢流问题;“散乱污”企业和单位偷排严重;河涌沿线截污管网不完善,存在问题排水口,导致西群河水体黑臭。

  为全面践行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黑臭河涌治理的决策部署,花都区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建设控源截污工程、整治散乱污场所、河涌保洁养护常态化等科学、系统的方法,对西群河进行全面治理,着力剿灭黑臭水体,促进水环境的根本好转,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水生态环境。

  一是建设截污工程。对西群河着手进行整治,推动西群河截污管道、污水井、两岸截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促进河涌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年底前,共建设截污管道21.71公里、污水井507个,整治排污口425个,有效控制了污水入河现象。  

  二是开展“散乱污”场所整治。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力度,对企业环保配套设施不全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构成违法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持续开展全区考核断面流域范围内工业企业、村级工业园排查整治工作,对用电量3000度以上的“散乱污”工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清理整治。2019年,花都区对西群河流域(包括西群东河、西群西河)共整治散乱污场所1201家,其中整改提升34家,整合搬迁607家,关停取缔560家。

  三是整治涉水违法建设。深入排查西群河两岸6米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逐一摸清权属单位,理清违建数量,提出整改措施,建立管理台账,组织开展涉水违建整治行动。2019年年底前累计拆除西群河流域违章建筑物总面积3.2万平方米。

  加强管护 保洁监测常态化

  控源截污、整治散乱污场所后,花都区对河涌保洁养护、水质监测进行常态化管理,确保西群河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一是河涌养护保洁工作常态化。安排保洁和养护人员每日对河涌进行巡查,及时拦截清捞河涌垃圾,清理乱倒乱放废物。每日出动垃圾运输车辆清理垃圾、树枝、杂物。

  二是小微水体管护工作常态化。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及日常管理责任主体,加强日常管理养护。落实镇街、村居、河段长职责,开展日常巡查,将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长效管护治理机制。

  三是水质监测工作常态化。加强河涌常态化监测,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及时对水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同时建立河涌应急响应机制,对水质超标情况立即进行分析、溯源,及时控制污染影响。

  广泛宣传 营造共治氛围

  花都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广泛宣传政府治水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成效,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巡河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水环境治理、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营造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经过整治,西群河已扭转了黑臭局面。经第三方评估,西群河水质于2018年达到“不黑不臭”标准,治理初见成效,2019年年底达到“长制久清”的标准——制度长久见效,水体长久清澈,使昔日臭水河又见鱼虾影。

  西群河整治,改变的不仅是水环境、居住环境,还有村民的“钱袋子”。

  据了解,西群河整治前,因为臭气难闻,环境恶劣,留不住人,沿河村民房屋出租率较低。整治后,环境得以改善,村民们都把房屋改造成公寓出租,不仅租金比原来高,而且房屋出租率也大幅提升,村民家庭收入因此明显增长。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6月8日

赵雪峰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广州市:河湖长制进入数据治理标准化阶段
牵住“责任制”牛鼻子 广州黄埔着力推进非财政类排水单元达标攻坚
广州河长制:以“标准化”开启数据治理新篇章
穿越狮子洋 建功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狮子洋输水隧洞贯通
广东潮州供水枢纽工程获“大禹奖”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