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逐梦西江 引领腾飞——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流域统筹能力建设巡礼
 
分享到:
2020-07-01

碧空如洗,清水绿两岸

重建后的鉴江高岭拦河闸焕然一新 刘祖国

重建后的鉴江高岭拦河闸 马纯

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管辖范围图

鹤洲北基地应急防护工程 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供图

流域内西江河道水畅景美 刘祖国

西江入海口——磨刀门水道 马纯

西江主要入海口——磨刀门水道 伍煜鹏

  □刘祖国 田灵燕 蔡映华

  刚刚过去的6月,在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西江管理局”)总结鉴江分水十周年之际,一个重磅消息引发全局上下齐振奋──广东省政府会议明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由省水利厅牵头,西江管理局具体负责。

  “目前,我们正努力确保6月底筹建完成前期工作专班,抓紧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系列工作。”西江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涛说。

  对于西江管理局来说,这不仅是时代赋予的又一历史重任,更是充分肯定了西江流域多年治水管水实践。

  近年来,西江管理局作为广东省水利厅直属的省级流域管理单位,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目的,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决策能力,咬紧目标,攻坚克难,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统筹协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各方面的关系,防洪、供水、河长制、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齐头并进,舞活了手中的多彩“水笔”,不断绘出流域发展的绚丽图景。

  精彩溢满江

  从首都机场,一直南飞2089公里,在珠海金湾机场上空,飞机缓缓下降。透过舷窗,但见葱郁的陆地上,密如树枝的河流相互交织,蜿蜒汇聚,奔涌入海,这便是珠江水系最重要的一条河流──西江。

  湿润的空气里,每一个细胞仿佛都膨胀着充足的水分子。跨越热带和亚热带的珠江,一路翻山越岭,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季绵长、水量充沛的岭南大地上向南奔流,全长2227公里。珠江干流下游段主体在广东境内,西江广东段沿途接纳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贺江、罗定江和新兴江,“珠江三峡”羚羊峡、三榕峡、大鼎峡等也尽揽怀中,最后通过磨刀门入海,与珠海温暖牵手。

  吉地不可无水。

  西江管理局办公楼一层大厅两壁,几条粗犷的线条,勾勒出西江奔腾的气势。西江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西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西江流域是岭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人类活动创造的文化成果丰富多彩。西江的历史久远,如果从广东封开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洞中岩’人算起,已有约14万年的历史,从被视为‘珠江文明的灯塔’西樵山新石器文化开始,则有8000年的文化历史。”

  一本厚重的《广东江河·西江卷》打开西江水利的历史闸门。

  悠远历史,钟灵毓秀,先贤圣者,代有其人。西江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河床中沉淀着自己的故事。这片广阔的水域泽国,流传着龙母的传说,留下牟子的遗迹,烙下珠江文化圣哲慧能大师的足印,还有唐代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宋代包青天包拯也在这里治理水患,储粮备荒,惠泽民生。这些历史名人,西江流域人民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惶恐滩头,零丁洋里,这里也曾演绎过多少金戈铁马、干戈寥落、誓死抗争、荡气回肠的故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浩然正气。

  特别是近现代,西江流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作为先进思想的策源地和革命摇篮,产生了一大批叱咤风云、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物和事件。《盛世危言》的问世,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思想,孙中山的民主理论,都在这里一如西江之水,思如泉涌,孕育而出。抗日名将蔡廷锴、铁路专家詹天佑、武术大师叶问、精武大家黄飞鸿、功夫片开创者李小龙也都从这里名扬天下……

  与所有河流一样,西江对于两岸人民,一直是福祉与灾害相随。西江水滋养了流域万物生灵,但这里也是台风、暴雨肆虐频繁的地区。除了旱灾、涝灾、风灾,西江流域还备受咸潮灾患侵袭。据史料记载,1915年珠三角“乙卯大水”造成10万人丧生,灾民380万人,经济损失难以计算,粤西大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历朝历代,治理西江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一部西江江河史,就是一部水利和水患交织的历史;一部西江治水史,也是一部粤西人民筑梦江河安澜、追逐美好生活的奋进史。

  进入新时代,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高峰区,这些沉淀在西江流域的历史瑰宝,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熠熠生辉、激励后人。西江水利人承载历史的精彩,满怀激情,砥砺奋进,抒写出崭新的水利篇章。

  铁肩担重任

  在西江管理局的会议室,管理局负责人展开《广东省西江流域影像图》,仔细地解说西江流域的组成、管理局管辖的范围以及西江流域各地的人文景观和水利风景。

  西江广东段在珠江水系下游,几乎横贯广东全省。西江流域广东省段及珠江河口地区是广东省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肇庆、云浮、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等城市,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80%以上,水安全保障工作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西江流域共有大型水库5座,总库容为14.55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88座,总库容为27.145亿立方米。这些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鉴江与西江山水相邻,是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信宜市的虎豹坑,流经茂名市信宜、高州、化州,在湛江市吴川沙角旋出海,是茂名、湛江两市的主要供水水源。2006年,湛江市和茂名市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365立方米和1887立方米,按国际评价标准,湛江市属缺水地区,茂名市属用水紧张地区。

  高州水库是鉴江流域唯一的骨干调蓄工程,始建于1959年年底,库区面积61.83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002平方公里,曾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是茂名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但是,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水库集雨区水源涵养供水的能力不断削弱,水库运行水位明显降低,有效库容减少,无法适应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对供水需求的提升。

  为缓解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腹部洪水壅高问题,2000年7月,广东省水利厅在珠海成立了广东省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指挥部,负责实施珠江河口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03年8月,经广东省编委同意,在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指挥部基础上成立了广东省珠江河口管理局,为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2007年9月,广东省珠江河口管理局正式更名为西江管理局,单位性质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随着机构名称和职能调整,加上鉴江流域未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广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明确西江管理局负责省鉴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西江管理局工作职责扩展至承担西江、鉴江两个流域的河长制、水资源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工作范围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延伸至粤西,共涉及10个地市,约占全省一半地市。

  通过座谈还了解到,西江管理局承担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制订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流域内跨地级以上市及流域外调水的水量分配方案工作并组织实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具体事务工作;协调流域、区域和行业之间的水事关系;参与核定干流及其三角洲河道和其他河道水域的纳污能力,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对流域水资源、防洪、水土保持、河道(含采砂)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实施日常巡查;承担珠江河口整治和流域内岸线及滩涂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和管理;承担流域内行政区域的“三防”工作巡察、指导,建设流域防洪监测及预警响应机制相关具体工作……

  不夸张地说,作为西江和鉴江两个流域的“总管家”,西江管理局名副其实,事务繁多,责任重大。西江水利人一直不忘初心,肩负重任,精心管理着这片流域内的水脉。

  十年舞涓滴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西江水利人,在这涓滴之间,调动水脉,舞动奇迹。

  “高州水库正常蓄水位恢复至89米,增加兴利库容2.28亿立方米”;

  “近10年高州水库实现冬春枯水期稳定出流,共调度供水54.29亿立方米,良德隧洞口向鉴江下游调供水39.77亿立方米”;

  “通过统一调度,至2020年4月底,湛江供水枢纽累计向湛江钢铁基地供水约5000万立方米”;

  …………

  这组数据出自一份报告──《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回顾与展望》。数据背后,是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生动实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茂湛地区用水需求迅速增加,加上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按国际上湿润地区河流生态需水的通用评估原则,河道外用水不宜超过河川径流量的40%。而早在2006年,鉴江流域年供水量已达27.4亿立方米,占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的30.6%,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已接近国际上湿润地区河流河道外取水适宜可利用量的上限,加上局部河段污染严重,河流生态受到潜在威胁,危及供水安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为加强鉴江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2010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继2008年印发实施东江分水方案后,印发第二个跨地级市流域分水方案,颁布实施《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简称《分水方案》)。

  10年来,在广东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西江管理局认真筹谋、扎实组织落实《分水方案》,持之以恒地推进鉴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西江管理局以《分水方案》为总纲领,按照“水库调度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统筹生态环境、工业、农业以及航运等用水需求,发挥水资源多种功能”等调度原则,每年精心编制当年冬季至来年春季的鉴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实施方案;于枯水期到来前组织召开实施方案审查会,加强流域水情监测和会商分析,做好汛期流域水雨情联合会商分析,认真开展控制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工作,制定本年度年水量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多次组织人员赴鉴江流域开展研判会商以及实地监督检查工作,现场指导流域各梯级和取水户做好调度期间取用水监控和管理。

  十年栉风沐雨,成就美丽蝶变;十年春华秋实,收获硕果累累。

  通过《分水方案》的实施,高州水库实现了“蓄丰补枯”,为粤西沿海经济带和流域外东海岛建设及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水安全保障;鉴江流域实现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口和GDP稳步增长的同时,总可用水量牢牢控制在《分水方案》规定的31.29亿立方米的目标。同时,通过《分水方案》的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经验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节水护水意识进一步增强,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护水之路越走越宽。

  西江管理局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行使管理职能,不负使命,勇挑重担,针对鉴江流域水资源现状连续10年开展的枯水期调水工作,更是其“管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管理夯基石

  流域管理千头万绪,夯实管理基石尤为重要。为了切实发挥流域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职能,西江管理局在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并以夯实流域管理基石为基础,统筹推进核心业务管理工作。

  为了把党建成效体现在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上,西江管理局先后建立了《党支部目标考核办法》《局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局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局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共32项,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每个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完成历年民主生活会整改任务141项,在省水利厅开展的党建交叉检查中党建规范化建设质量名列前茅,有效提升了班子整体效能,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为了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西江管理局创新开展了跨部门合作模式,将各类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开展,组成跨部门协办、合办工作模式,从各部门单线作战到跨部门合作抱团;同时,积极探索流域管理新方式,以流域为单元,谋划建设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数字流域智慧指挥工作平台,开创流域智能巡河新模式,构建强监管、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长制管理、水事管理系统,为各项业务“强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制度措施,西江管理局将推行河长制作为一出“重头戏”来唱,认真履行西江、鉴江两条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职责,配合完成好历任省级河长巡河和季报工作。几年来,西江管理局严格落实广东省总河长第1号令,统筹协调西江、鉴江9市开展水面漂浮物集中清理、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推动销号2510宗,占全省清“四乱”工作的33%,并全程协助各地市整改完成水利部暗访发现的47宗“四乱”问题;建立跨界河湖协作机制,组织湛江、茂名两市签署了实操性强的跨界治理协议,同时积极协调珠海、中山前山河流域水污染和防洪排涝问题。通过努力,2018年全省河长制年度考核,在全省7个优秀指标中,西江、鉴江流域片内有3个地市考核优秀,其他均为良好等次。

  强化水资源管理,是流域管理工作的要中之要。在水量调配方面,西江管理局除了做好鉴江分水工作,确保近10年水量平稳调度零事故,有效保障湛江、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外,还积极应对珠江口咸潮上溯,建立咸潮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取水户管理,保障湾区供水安全;同时,组织编制完成了《广东省鉴江流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广东省西江流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广东省西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在水功能区管理方面,定期不定期对13个跨省市交接断面、28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近160个水功能区开展督查和动态监测,认真做好44家约占全省60%省控国控取水单位的日常监管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10年来累计征收到账水资源费超50亿元,特别是2019年水资源费征收到账8.81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3%,创历史新高,并一次性征收欠缴水资源费0.6亿元,是全省解决取水户历史欠费问题的良好开端。

  发力“总基调”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于西江管理局来说,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在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长期以来,西江管理局聚焦水利主业,投身水利建设,先后主持开展了珠江河口整治、鹤洲北基地防护应急工程实施等工程建设任务,始终践行在“补短板”的路上。2019年,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功能及宏伟壮观的中式仿古建筑风格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的鉴江高岭拦河闸重建工程,成为西江管理局发力“补短板”的成功见证。

  横跨吴川和化州两市之间的鉴江高岭拦河闸重建工程,是西江管理局克服距离远、人员缺、技术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的经典之作。

  鉴江高岭坝闸修建于1956年,经过50多年运行,已超出使用寿命。考虑到工期短、人员少,征地复杂、场面狭小等实际因素,根据广东省政府文件指示,省水利厅委托承担鉴江流域管理职能的西江流域管理局负责拦河坝闸的重建和建后管理工作。经过2年多奋战,工程按期完成并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质量飞检,规范的安全管理和高效的组织管理得到充分肯定。建设完成的拦河闸智慧管控系统,达到了水闸自动控制和智能管理国内先进水平。工程建成后,满足了吴川和化州共计55万人的生活用水需求,灌溉面积由原来的8万亩提升为10万亩,并且大大方便了两岸四镇20多万人的出行,不愧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经过4个多小时车程,令人惊叹的高岭拦河坝呈现眼前。但见坝身桥面富有特色,壮美大气,十六柱墩,灰壁天成,霜阑墨柱,交相辉映,青瓦朱亭,檐牙飞挑。远眺似一彩蛟飞亘南北,近观如九青鸾栖于朱亭。同行的西江管理局管理人员自豪地说:“高岭拦河坝是以总票数第二的优异成绩入选广东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的。”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以前的坝桥破破烂烂,人在桥上走心惊胆战,我们的高岭坝拦河大桥重建完成后,桥面宽阔可通行汽车了,走在桥上感到特别安全和幸福。”

  据介绍,重建完成的高岭拦河闸工程已成功防御多场洪水。

  进入新时代以来,西江管理局紧跟水利部党组部署,转变思路,突出重点,集中发力“强监管”。根据省水利厅的工作安排,西江管理局多管齐下,每年度爬坡过坎完成省管河道涉河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目前监管项目已逐年增加至117宗,占全省总量的52%。西江管理局每年度完成超百宗临时监督检查任务,始终保持在线状态,确保高质量完成好各部门交办的急难任务;主动开展河湖巡查工作,年平均出动巡查人员300多人次,巡查里程达1万余公里,实现了流域巡查全覆盖、热点地区深下沉的态势。

  逐梦领腾飞

  2017年4月、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广东,指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把湛江作为重要发展地,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全面系统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500多亿元,是关系粤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民心工程,也是我省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能够具体负责这样一项工程,我们感到非常荣耀。”金涛语气中充满信心。

  眼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正抓紧启动。

  2019年年初,一个重量级的国家战略,一个高频出现的地域名词,让广东省及其境内江河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和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水资源现状及地理特点决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严重、频繁、多样的灾害威胁,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性瓶颈制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建描绘了国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辐射面最广的战略核心区域发展蓝图,更以一节篇幅之重强调“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意义。

  时代使命,责无旁贷。西江管理局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推进各项相关工作。

  西江干流作为珠江流域的重要河道,流域面积大,暴雨多发,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西江广东段地势低洼,人口密集,洪水威胁大,几乎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洪水发生。虽然经过多年的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广东省西江干流已建堤防234.52公里,为减轻西江洪水危害,保护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西江干流堤围建设于不同时期,缺乏系统治理,存在堤防单薄、险工险段多和穿堤建筑物老化损毁等问题,难以适应防洪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西江干流堤围进行整治加固已刻不容缓。

  在西江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广东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这一重大水利工程迈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工程建成后,沿江两岸防洪能力将显著提高,与上游水库实施堤-库联合运行,可使肇庆市、云浮市主城区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县级城市提高至50年一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作为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历史上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按照规划,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广东省内西江干流水道取水,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供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压力巨大。

  水利兴,仓廪实。水利在百业兴旺、社会繁荣的人类前行路上,从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西江水利不仅要起到助推的作用,更要起到引领的作用。”金涛铿锵有力的话语透着决心和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新起点,新征程。承载光荣与梦想,西江水利人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广东大地上,以水为墨,谱写更加壮阔而精彩的中国水故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7月1日

刘祖国 田灵燕 蔡映华
相关新闻
 
“湾区巨龙”再出发 “穿洋过江”新征程
广州越秀区推进排水达标 污涝同治解决民生难题
粤海集团与湛江市签署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合作协议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主体输水隧洞盾构机始发
焕发活力再出发 广东省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回眸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