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北京模型”智慧防洪
 
分享到:
2022-06-15
 
  □本报记者 张雅丽 通讯员 阴悦 刘婷婷
  未来12小时洪水将发生怎样的演变?山洪沟道险村险户是否需要立即撤离?城市哪些区域和点位可能发生内涝风险?今年年初以来,北京市水务部门不断优化以北京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北京模型”为基础的水灾害预报预警体系,推动防汛工作向更加智慧、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为守护京城河湖安澜赢得更多先机。
  延长预报预见期
  “海河流域有暴雨集中、起水快、涨势猛等特点。北京市位于海河流域,水灾害防御难度较大。”北京市水务应急中心副主任潘兴瑶说。
  在应对洪水过程中,预报预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日臻完善的“北京模型”体系正逐渐成为汛期预报预警工作的一大“利器”。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122天“超长汛期”中,“北京模型”已经大展身手。模型运用数字化手段模拟预演降雨、产汇流和洪水演进,根据预演结果滚动订正调度方案,为密云水库“保安全、多蓄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北京模型’体系覆盖洪水、山洪、积水内涝等方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模型。”北京市水文总站预报科副主管高强介绍,今年汛前我们瞄准预报预见期不足的短板,强化技术攻关,通过接入北京市1公里气象预报网格等数据,开展气象降雨预测和水文预报模型耦合工作,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的预见期。汛期可实现洪水、山洪短期预报预见期不低于12小时、积水内涝预报预见期不低于6小时的目标。
  “延长预报预见期,能够为水灾害防御赢得宝贵时间。”潘兴瑶说。
  提高预报精准度
  只有不断提高预报的精准度,才能够为防汛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过去全市五大流域只有18个主要洪水预警断面,今年通过优化洪水预报模型结构,基本能实现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洪水预报全覆盖。”高强说,比如永定河流域,以前只能聚焦几个关键的风险点,现在能够对流域内十余条较大的河流进行洪水风险研判,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更加精准地反映流域洪水过境的过程。
  北京市域面积62%为山区,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历来是防洪减灾中的薄弱环节。“汛前,我们组织人员对46条山洪沟道进行了全方位现场踏勘,摸清山洪沟道地形地貌及可能影响的村镇、人口等底数,再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来修正模型参数。”高强说,通过模型修正,能够对山洪淹没范围、淹没时间作出更加精细的刻画,实现山洪实时滚动预报。
  进入汛期,城市积水成为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去年汛期后,北京市水务部门着手对相关内涝风险点的积水原因、管网情况等进行摸排,并通过梳理积水点清单和城区暴雨-内涝情景库,滚动更新内涝积水模型,量化积水内涝风险。
  “目前,我们已经与市气象局、预警发布中心完成汛前对接,进一步优化预警发布流程,洪水、山洪、内涝预警信息可第一时间直达公众和相关部门。”高强说。
  构筑防汛智慧防线
  “‘北京模型’也是智慧水务的重要‘内核’。”潘兴瑶介绍,水旱灾害防御场景近年来已被纳入北京智慧水务1.0工作的范畴,全市各个自动水文监测站将实时监测的水位、流量等数据汇集到智慧水务基础底座,为“北京模型”发挥效应夯实了数据基础,构筑起防汛工作的智慧防线。
  就在不久前,“北京模型”充分把握永定河生态补水契机,在今年的永定河流域防洪综合演练上再度“亮相”,进一步巩固了基于预报的洪水调度模式,为应对今年汛期“大考”做好充分准备。
  “依托北京水务App(应用程序)等智慧水务平台,今年我们还进一步强化了雨情、水情的分析等功能。”潘兴瑶说,这将切实推动实现数据信息的逻辑化、结构化、图形化展示,与“北京模型”形成叠加集成效应,全面提高全市的智慧防洪和预报预警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6月15日
张雅丽 阴悦 刘婷婷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北京通州区双埠头村:坑塘变身亲水休闲场所
合力守护首都市民的亲水乐园
北京首次发布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地图
打造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
北京水务全力保障 夏季高峰供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