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北京投巨资治理周边河流 水质有明显改善

2011-10-25

  北京六环路以内共有城市河流52条,长度达520公里,除此之外,还散落着许多城区湖泊。近年来,北京投巨资对这些河流进行了治理,其中包括较为重要的清河、坝河、通惠河、护城河、潮白河等。经过治理改造后,这些河流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本报记者兵分四路,沿着几条河道现场采访,实地了解北京河水的现状。

  现状

  北小河 “伤口”即将愈合

  昨天,伴随着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北京的最低气温一下跌到了5℃。寒风夹着雨点打在身上,让人不禁裹紧了衣衫。而在望京利泽西街上的几个工地围挡内,工人们似乎感觉不到身上的湿冷,手上的活计依然忙个不停。

  这些工地是治理北小河的阵地。在工地的大坑内,工人们正在将管道上的螺丝一颗颗拧紧;大坑外面,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搅拌水泥。

  “这么冷的天还干活儿啊?”工人董师傅一听“扑哧”乐了:“这还冷啊,比这更冷的时候我们都干过呢,冰都有一拃厚。”董师傅伸出拇指和中指,向记者比划着。“现在白天夜里都干,跟天气抢时间。”董师傅说,他的工作就是砌坑回填,即将工地填平,然后恢复路面。再过一段时间就属于冬季施工了,天一短就干不了什么活儿,所以要赶时间。

  对于住在北小河两岸、深受河水污染之苦的居民来说,治理北小河也需要赶时间。“这条河啊,的确该治治了。”住在东湖的摄影师韩增琪曾经拍过这样一张照片,在北小河边的一个小区楼下,居民竟捂着口罩打乒乓球。北小河的臭味堪称“远近闻名”,即使是在昨天这样的低温下,河水依然散发出阵阵恶臭。

  在望京居民的眼中,北小河是一道“七年无法愈合的伤口”。不过,自从今年8月治理北小河工程开工以来,居民们看到的希望越来越大。现在,治理北小河工程的调水管道已基本铺设完毕,解决北小河污染问题指日可待。

  北小河是北京最脏的河流之一。在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水质信息表中,北小河长期稳坐水质最差的V4类。在河道南北两侧,密密麻麻排列着一栋栋高层住宅楼,然而,沿河住户的窗户却始终是关着的。

  751厂的退休职工付长录是望京的老居民,在他的记忆里,北小河也曾经是条清澈美丽的小河。“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水是清的,90年代之前,河里还有鱼呢。”可如今,北小河腐臭不堪,里面连水草都没有,成了一汪死水。

  付长录告诉记者,北小河也曾有过短暂的“第二春”。2008年,北小河在相关部门的治理下水质有了改变,水变清了,异味也没了,就连多年不曾见到的小鸟都飞了过来。然而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北小河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走到河荫中路,记者在河边意外地发现了一家咖啡店。二楼的露台是全店最好的位置,但却空无一人。原来,这个露台正对着北小河。“大家看到这个露台都想上来坐坐,但看到外面这条污水河,就换别的位置了。”店员池国胜告诉记者。

  不过,北小河治理已经出现转机。从北苑路到广顺北大街之间,在北小河北岸施工工地连成一线,工人们正在填埋巨大的管线。在望京的六佰本商业街南侧,马路上也竖起了施工围挡。家住望京西园一区的居民陈先生喜出望外:“我一直在观察这里的施工情况,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这个施工工程的正式名称叫做“北小河地区应急调水工程”,由北京排水集团承建。按照施工方案,地下将铺设直径为700毫米的PE管,直接连通下游的污水处理厂,从而缓解北小河的排污压力。与此同时,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也在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也会有所提高,从而彻底改善北小河的环境。

  清河 臭味明年解决

  昨天清晨和傍晚,记者两次来到北五环外的林萃路上,清河就在林萃桥下穿过,河南岸紧挨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岸是居民区。南北两岸及河堤上生长着秋雨浸润过的绿茵茵的小草,各种绿植和树木修剪得非常漂亮。

  可是,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人来河边遛弯儿。记者很快找到了缘由——刚一靠近河边,就立刻闻到了一股臭味儿。记者沿着河岸向上游行走了2公里,发现水质逐渐变差,颜色有绿有灰,水面很浅,有些地方都能见到河底的淤泥、沙子、砖块及白色垃圾。沿岸有多个排水口,排出的水有些浑浊有些比较清,但是都有股熏鼻的臭味儿。

  记者从负责管理清河水环境的东水西调管理处了解到,清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清河污水处理厂,这种水与自然水体相比,恶化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夏天,河道内水位较高,水温也高,淤积在河底的淤泥会翻到河面,而淤泥无法打捞,因此形成了黑色漂浮物。至于河水的臭味儿,主要是部分污水产生的。

  目前,清河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是40万吨,而进入处理厂的污水太多,超出了其处理能力,部分污水只能溢流到清河里。东水西调管理处一直在加大换水和打捞漂浮物的频率,每天都要进行水体调换,循环更换河水。

  那么,清河“臭”的问题就无法根治了吗?记者从北京市排水集团了解到,目前清河污水处理厂的确存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不过,清河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开始进行了扩容升级改造,一个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施工建设,明年下半年即将竣工投产。届时,排入清河的将是水质较高的再生水,臭味和黑色漂浮物的问题都将得以解决。

  转河 闹市中的芦苇荡

  感受转变

  “咱住的就是水景房,抬腿就到河边”

  黄菖蒲、鸢尾、水葱、芦苇、野茭白、荷花、睡莲、夹竹桃……这些美丽的植物,旺盛地生长在了北京二环内的一条河道里——转河。在转河,看不到硬邦邦、裸露的水泥护堤,倒是能瞧见长得比人还高的芦苇,密匝匝的,像一道道绿墙,给人的感觉是进了芦苇荡。

  要不是有城铁时不时从高架桥上“轰轰隆隆”驶过,还以为转河是一条远离城市的“野河”。实际上,它流经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好几次从车水马龙的柏油路底下钻过,是条名副其实的城中河。

  “河水一直都这么清,真的不臭吗?”我反复问在河边遛弯儿的居民陈铁广大爷,他的家离河只有一百多米。 “就这样,不臭。”陈大爷笑,“住这儿最大的好处,就是夏天凉快!” 陈大爷指着转河旁边新盖商品楼的广告说,“水景楼王、亲水名宅,三万多一平方米!可我不羡慕,咱住的就是水景房,抬腿就到河边。”

  由于实施了生态治水,转河流淌着绿波碧水。沿河漫步时,可以看到河道两岸被大面积的乔木、灌木、青草和水生植物覆盖。在河道沿岸,一些看似无用的木桩、废旧的轮胎、汽油桶,竟充当了驳岸材料。栈桥、叠石、卵石墙、船坞、水榭随处可见。

  “水柳、银杏、青松,一年四季中,总有那么一种绿在为你生长。”家住展览馆南路的老人王丛佑告诉记者,转河曾经被掩埋了20年之久,直到转河治理时才重新开挖了已填埋的河道,使这条河成为明河。王丛佑说,治理花了很久的时间,他每天都在河边遛弯儿,亲眼看见这条被掩埋的河道重新开挖,续上清水,种上草木。

  记者了解到,转河西起动物园闸,东到北护城河,全长3.7公里。生态治河是转河整治的最大特点,转河河道没有整齐划一,而是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两岸宜树则树、宜草则草。转河还是一条“环保河”。据了解,转河的河底和河坡没有用水泥全部衬砌,而是使用了透水砖和鹅卵石,保证了转河内的河水和地下水的连接,终于实现了生态治河。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10月24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