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圩堤加固 百姓添福
——安徽庐江县全力实施重点圩区堤防达标建设工程
 
分享到:
2022-06-09
 

正在施工的庐北大圩圩堤

  □通讯员 钱良好

  “过去修圩堤的土都是人工从河道里挑上来的砂石土,经过高水位浸泡,容易松散,导致滑坡。”安徽省庐江县北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运达说,“一到汛期,我们就高度紧张。现在石大圩堤防修得这么坚固,踏实多了!”

  针对5000亩以上重点圩区存在的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等问题,庐江县全力实施包括石大圩在内的11个重点圩区堤防达标建设工程。

  目前,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同大圩、同心圩、杨柳圩堤防达标建设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石大圩、牛广圩等正在“强筋壮骨”。工程全部完工后,圩区百姓生产生活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提标加固 守护百姓生活

  在石大圩、牛广圩达标整治工程白石天河左堤段施工现场,1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正有序作业。

  “工程于今年2月16日开工,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目前已完成60%的工程量。”站在大堤上,项目经理顾正友摊开图纸,详细介绍工程情况,“主要建设任务是把圩堤上的防汛道路由5米拓宽到8米,还要建成6米宽的沥青路面,增加高喷截渗墙、80厘米高的防浪墙等,将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

  除了石大圩、牛广圩,其他重点圩区堤防达标建设工程也在推进中。庐江县水务局党组成员赵志国介绍,11个重点圩区堤防达标建设工程投资约22.73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将加固堤防80.6公里,新建防浪墙50.9公里,新建、改扩建泵站78座。

  提标加固堤防,为的是百姓生命安全、生活安稳。

  “过去一到梅雨天气就害怕,担心破圩。我经历了好几次洪水,最严重的一次家里50多亩水稻颗粒无收。”北圩村56岁的村民曹光安望着修葺一新的杭埠河大堤说,“现在这样的防洪工程让我们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可以安心种田、安稳生活了!”  

  合力监管 保障工程质量

  “我们将同大圩、石大圩和牛广圩统称为庐北大圩,圩区总面积有11万多亩,实行‘统防统治’,由县水务局担任项目法人,确保工程质量。”庐江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黄泽顺说,“在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质量安全体系、质量安全行为、工程实体质量‘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将质量检测延伸至每个项目,利用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工程‘飞检’等手段,及时发现、整改问题。”

  工程监管实行闭环管理,在监管单位“三检”之后,县级监管机构按照“质量核查—报业主—现场检查”的程序再核查,最后请第三方巡查,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

  不仅如此,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监督组”也参与到工程监管中来。

  70岁的吴新春原来是庐江县同大镇的水利员,因为熟悉圩区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被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聘为“五老监督组”负责人。

  吴新春每天带领监督组的成员在大堤上巡查。有一次,他们巡查到一处新建的斗门工程,施工方正在回填封土。经验丰富的吴新春一眼就看出回填的是“弹簧土”,土壤含水量大,以后可能会造成渗漏,从而导致决堤。他立即要求施工方重新填干土,保证工程质量。

  “党和政府给我们老百姓送来这么一份‘大礼包’,我们要发挥余热,齐心协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吴新春说。

  人水和谐 圩区变景区

  行走在杨柳圩的兆河河堤上,一边是碧水清波,一边是滚滚麦浪。环圩河滨水步道上游人如织,尽情享受着美景。

  通过兆河、西河、环圩河、汊河堤防加固,环圩河滨水步道建设等,杨柳圩从圩区变景区。

  “我们把杨柳圩的风景串连成线,重现小桥流水、游船入画廊的水乡美景。通过举办龙舟赛、油菜花节、梨花节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庐江县白湖镇党委书记叶国玉说。

  同大镇马河村依托同大圩丰富的水资源,打造集农事观光体验、研学实践教育、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小满稻梦空间”,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圩区建设,堤防达标只是基础。”庐江县水务局局长周琼说,“我们努力探索实践‘水安、水动、水清’的美丽河流治理模式,打造水利风景区,带动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旱涝保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是圩区百姓的梦想。在日益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下,这些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6月9日

钱良好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引江济淮工程:跨流域调水的安徽实践
采砂船侧翻之后……
安徽六安市:管住用水 系统治水 全面节水
安徽引江济淮工程:向年底试通水试通航迈进
安徽:强化值班值守 落细防御措施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