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14日讯 2月13日下午,天空飘着零星小雪,淮北野外麦田的气温在零下4度。
濉溪县周陈村张允发的小麦田头,机器轰鸣,两辆小四轮带着发电机、钻头忙于打井,钻杆快速旋转,唱着欢歌,2米见方的基坑内翻着泥浆水花,钻头直入透水层。下午五时,打井队还在忙碌着,在两人抬换钻杆的间隙,笔者了解到打一口直径500毫米的机井,需要6个小时成井程序,先从机井定位、挖基坑、注水、打井机械安装、钻井开始、下钻成孔、接续预制水泥管、井台坡顶浇注、井盖预制封顶等10余种工序有条不紊进行,连续插接每根3米长的10根钻杆,成孔后下足32节水泥预制管,才能完成一口掘进深度、出水量达标的灌溉机井。
打井经费何来?
年前腊月二十七日,村部会议室,村两委、党员干部全部到场。
村支部委员胡标率先倡议:“不如我们实行捐款,先打井抗旱再说吧”。
“今年旱情特别严重,村里7000多亩土地,只有30多眼机井能够浇水,咱们村的机井缺口很大,村里又没有经济收入,村两委、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有依靠大家共同捐资打井,才能解决抗旱水源问题......”村长张清宇细语道出心中难处。
当场,周陈村支书刘晓峰、村长张清宇主动带头捐出2万元和1万元打井,解决打井抗旱水源。
周志华爽快地把钱投进捐款箱:“我是任家自然村的党小组长,我看这个办法行,先捐200元。”
在他们的带动下,出席会议的党员及村民代表,你100,我200的涌跃捐资,当日就收到捐款5万余元。
第二天村里就利用捐资,找到打井队,在8个生产小组新打机井23眼计划全面展开。截至到13日,村干部、党员捐资已打12眼机井,满足2000亩缺水田块浇灌,周陈村已浇灌3遍水的田块占85%以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