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圩抢险水利专家显风采
|
|
2008-08-11 |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王春夏 朱岳松报道
滁河告急! 7月31日起,受今年第8号台风“凤凰”减弱的低气压影响,一场强度超过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笼罩长江滁河流域。短短两天时间,最大降雨量乌衣站达634毫米,点暴雨量超过百年一遇,面平均暴雨量达到百年一遇。受强降雨影响,安徽滁河干支流水位迅速上涨,全线超过保证水位,襄河口水文站最高水位达14.23米,超保证水位0.7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2003年)0.24米。
大同圩堤坝告急!滁河大堤全线吃紧,滁河干堤几乎一夕之间散布开30余处险情,最险处的大同圩龚庄段堤坝滑坡长约200米,厚实的堤坝被洪水泡松,滑坡塌方不断,堤坝最窄处竟只剩下一米宽,情势十分危急。
大同圩是与滁河干堤相连的一个万亩大圩,保护耕地面积3.7万亩,圩内常住人口约为7000多人。一旦破圩,滁河洪水就会瞬间倾倒进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关系到今年滁河防汛大局。
保大堤,护民生,党政军民携手合力,展开了一场大堤保卫战。
生命高于一切。面对大同圩这场突如其来的险情,在抢险主战场,有一支英勇的队伍,他们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顶烈日,冒暴雨,不畏艰险,身临现场查险情,科学分析谋方案,这就是日夜奋战抢险第一线的安徽省市县水利专家。面对大同圩的特殊险情,省防指和省水利厅专家现场会商,完善抢险方案。
在现场,水利专家深入到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中间,给战士们讲解土戗施工要点,一遍一遍地检查施工质量,一遍一遍地提醒战士注意安全。
“受到今年第八号台风的影响,滁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点雨量超过百年一遇、面雨量达到百年一遇、各主要站点水位超过历史极值。”穿着解放鞋、戴着草帽的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声音嘶哑,神情凝重。作为现场抢险专家,他与专家组其他同志已守候在这里超过一天一夜,“在8月3号早晨,滁河干流大同圩龚庄段出现了重大险情,150多米堤岸整体大滑坡,滁河干堤眼看就要从这里决口,这也是今年我们抗洪抢险遭遇的最大险情。”
堤坝边,口号声、命令声此起彼伏。两排战士面对面一字排开,绿色的迷彩服、橙色的救生衣就是这条“传送带”的底色,砂石袋、泥土袋从他们的手中一刻不间断地迅速传送到塌方堤坝的背后,按照水利专家组的抢险方案和现场指导,整齐地垒成方形的“土撑柱”,越垒越高,支撑着单薄的堤岸。
除了“土撑”,守候在现场的水利专家还想出了“分流”的办法,引出一两条小小的水渠,靠涓涓细流减轻洪水对堤坝的压力,防止长期浸泡可能导致溃坝。
由于党政军民密切配合、联合奋战,迅速有效地采取在堤后开导渗沟排水、靠堤脚做抛石压重导渗体、在导渗体后做砂石土混合戗体和适度压缩襄河口闸流量尽可能降低水位的综合抢险措施,最后用12万条麻袋、30万条编织袋、20万条草袋、近2万立方米碎石与黄土,垒起了一条横向150余米的防渗压重体、4个纵向土撑柱。到5日17时左右,滑坡体后土戗基本按方案实施完毕,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8月11日
|
|
王春夏 朱岳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