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护水养山蹚出好日子
——安徽岳西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分享到:
2019-05-21

  □本报记者 唐瑾 张灯林 范智 樊弋滋 特约记者 崔泽惠

  “这段时间游客特别多,又赶上采茶季,真是忙不过来。开了这个农家乐后,收入较往年翻一番不止。以前是没敢想过,自己还能当老板呢。”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奇虹农家乐的老板吴圣友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岳西县走护水养山之路,以山为依托,以水为载体,依山水兴县,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

  山区小流域,与水共生补生态短板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山村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乡镇鼓励我们办农家乐,有了游客,我们也有信心把山庄办好哇。”富贵山庄的老板项云说。

  岳西,山壑纵横,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198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多少年来,山区群众靠山吃山,依山伐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的问题日益凸显:山洪灾害多发,山区人民饮水难,农业灌溉难……水成为决定当地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砍山卖树”到“护山水卖风景”是一个艰难的转身。

  岳西县确立了生态、创新、美丽、小康“四个岳西”建设的目标,依托山水大做文章。在岳西,山区小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紧密相连,很多乡村沿河而建,与水共生,小流域兴,则山村活,生态美,产业旺。

  近年来,岳西县不断在小流域治理上加大投入。仅2016—2017年,岳西县列入安徽省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民生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就有5个,投资1.27亿元;实施了梓树、泥潭等9处小流域治理,完成投资7000万元。20余公里破溃河堤得以加固,5处集镇2万余人口安全得到保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4.3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水口河边讲科学,两岸风光各不同。”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充分肯定梓树村的小流域治理成果;“昔日恶水穷山,今日绿水青山,明日金山银山。”梓树村村民项性国这样描述家乡变化。

  很多乡村的人明显感觉到,这几年,身边的工程多了起来:这里在开挖河道,那里在护坡植绿……身边山洪肆虐的情况少了,河水温柔的时候多了,水清了,岸绿了。

  岳西县的黄龙村过去因有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而有名,现在因有一位“问不倒”的书记焦岳平更加有名。焦书记讲起“黄龙”时很生动:黄龙村依黄龙河而建,因黄龙河而得名。河水平日里绿水悠悠,可在雨季山洪暴发时,黄龙河汇聚大别山上的来水,挟沙裹石倾泻而下,眼前这条娴静的小河瞬闻变了脸,远远看去,巨浪翻滚,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在怒吼。

  如今,随着岳西县不断加大大别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随着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推进,那条“黄龙”再没来过。

  像梓树村那样的乡村在岳西也越来越多,看到这些受益乡村的华丽转身,黄龙村很着急,在介绍完村里饮水解困情况后,焦书记话锋一转,突然提了个小期盼:“现在防洪保安澜是加强了,但是村容村貌的建设我们还期盼着搭上小流域治理项目的车,助力幸福乡村建设走上快车道。”

   山区小水利,依水而富筑民生

  幸福保障

  “生态岳西”的建设,补上生态宜居的短板后,群众有了依山水来致富的底气。

  岳西县将山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融入到“四个岳西”建设中,着力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筑牢群众脱贫致富的根基。

  小山塘、小水库、小农饮、小沟河、小泵站、小灌区、小闸坝和小渠系热闹起来,老党员、老村干部、老退休干部、老复员军人、老模范人物忙碌起来,岳西县创立的“五老管八小”做法,让新建的工程有人管,原有的工程有人问,已经废弃的水利工程又重新焕发生机,山区的水活了。

  “以前,由于干旱缺水,山区很多乡镇每年都只种一季水稻,今年,我们这儿的高屋山塘扩容后,能蓄1万立方米水,灌溉面积达到300多亩,我们加种了高山蔬菜。合作社社员户均可增收4000余元。”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世遐说。

  岳西县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除了划定管护范围、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外,还加大了“水利民生工程红色质量安全监督员”、“五老管八小”人员、民间河长等人员的投入,水利工程真正融入到了群众中。

  2018年12月,岳西县水利局完成了向阳、旭日等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验收。这些水库除险加固后,发挥了防洪保障作用,恢复了农田灌溉功能,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实现了岸绿水清人水和谐的目标。

  如今,岳西县许多水库成为了乡镇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实现了水库持久的经济社会效益,让更多群众有了依水而富的基础。

  2018年,仅黄尾镇乡村旅游综合总收入就超过了1.4亿元,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乡村旅游占农民收入比重达66%。

  随着岳西县好山好水的地方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到绿水青山的红利。

  水利风景区,因水灵动增绿色

  发展信念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山环着水,水绕着山,日日繁花似锦,处处火红烂漫!“清溪倒照映山红”的景致在这里如影随形。

  “来岳西快一星期了,在这里游山观瀑遇彩虹,山间还有映山红,真的很美。”从湖北武汉来旅游的崔阿姨聊起了她对彩虹瀑布水利风景区的感受。

  2012年,岳西县河图镇的天峡景区成功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年后,黄尾镇的彩虹瀑布景区因其环境保护措施有力,水土流失治理率、林草覆盖率高,水生态环境好等优势,又成功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在全国,一个县有两处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地方不多见。这说明岳西县山水资源丰富,同时也说明岳西县在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彩虹瀑布景区内原有4座小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带动岳西山区农村电气化发展,一度成为当时“贫困山区致富的曙光”。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水电站渐渐暴露出一些规划设计不科学、设备老化、产能低下、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但这些曾经为山区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小水电,如何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退电还水的艰难转身?

  岳西县在多方调研后,采取了运用市场机制使小水电有序退出的措施,于是彩虹瀑布景区收购了这4座小水电站。“目前,景区里的4座小水电站由截流发电转为放水观景,退水于河流,既修复了区域水生态,又实现了水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彩虹瀑布景区副总经理郑珏理说。

  目前,岳西县又在积极推进衙前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工作。

  绿水和青山是自然赋予岳西的独特优势,自强不息的岳西人同样不会辜负好山好水。

  他们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建设全县大景区,发展全域大旅游。通过保护好丰富的山水资源,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打造了鲜明的“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望山亲水”的生态特色。

  “岳西县注重让有条件的地方因水成景,让更多乡村与水共生,让更多群众依水而富。现如今,许多群众树立起了‘靠山惜树、护水能富’的理念。”岳西县副县长许洪斌说。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这是摆脱了昔日贫困、生活在如画岳西中的人们现实生活写照。他们像珍惜生命一样养山护水,多情的山水必将回馈他们以幸福和安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5月21日

唐瑾 张灯林 范智 樊弋滋 崔泽惠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寻访“新中国第一坝”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让世界了解长江 让长江走向世界
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湖南展开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
用坚守铸就民族的钢铁脊梁——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蹲点报告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