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一路欢歌向北京——山西省再度实施桑干河生态调水
 
分享到:
2018-08-09

  □本报记者 樊弋滋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见习记者 李圣船

  桑干河,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上游,自朔州、大同一路向东,经河北省流向首都,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70年前,著名作家丁玲的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带火了这条横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的北方河流。而30年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却只剩下干涸的河床。

  2017年6月17日,奔涌的黄河水从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1号隧洞流出,与桑干河水实现首次“牵手”,一路欢歌向北京。2018年4月27日,山西省再次启动实施桑干河生态调水工作,预计调水6000万立方米左右。桑干河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将桑干河生态补水进行到底!这是山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京津冀晋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规划引领 高站位综合统筹

  生态修复是责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千秋工程。对各级政府而言,只有坚持规划先行、质量为上,才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将集中利用5~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造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的重要体现。

  其间,山西实施的“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被列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主要利用山西大水网万家寨引黄北干线目前的富余供水规模,向桑干河、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以加快流域生态恢复进程。

  如何让桑干河在满足区域生态成长的同时,为永定河下游提供足量、足清、足安全的生态之水,考验着山西绿色生态建设的智慧。

  2017年6月7日,大同市大同县吉家庄村,机械开动,汽笛轰鸣。“全省七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暨桑干河治理工程开工!”随着山西省省长楼阳生的郑重宣布,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响了又一重大战役,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也迈开了重要一步。

  山西省着力构建的“七河”生态修复治理格局,明确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结合河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实行“一河一策”,坚决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流径流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大泉断流、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让河流重新焕发生机。

  2017年6月17日,“七河”生态修复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正式启动,标志着山西省首次实施黄河水跨流域生态补水。补水工作由山西省水利厅牵头组织并进行水量调度,大同、朔州两市政府负责河道安全保障工作并维持沿河用水秩序。

  一年多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省水利厅积极组织,大同、朔州两市政府协同配合,让黄河水为京津冀地区补水成为现实,不断促进永定河生态恢复,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拓展京津冀生态环境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内外调水 生态补水实现常态化

  7月9日,雨后的晋西北,风凉如秋,桑干河上碧波荡漾、苇丛青翠。来到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在一块写着“引黄河之水,打造永定河生态廊道绿水青山”巨大标牌下,黄河水从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中的第一横——引黄北干线的万家寨1号洞奔涌而出,进入两岸满是网格护坡的七里河。

  “这是今年第一次调水,此时水流量达6.35立方米每秒。”朔州市桑干河水利管理局生态补水二站站长白德军介绍,今年山西将对桑干河实施两次生态调水,第一次调水时段为4月27日至7月27日,第二次为10月5日至10月28日。

  根据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目前每年向桑干河补水1亿立方米。未来为满足永定河生态修复进程的需要,将增加到2.1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桑干河建成一个年进水量达15个西湖水之多的“生态水塔”,进水口是朔州,出水口在大同。

  黄河水是桑干河补水的重要来源。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一年一到两次的黄河调水能给桑干河带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但还不能满足桑干河长期的生态恢复需求。

  “生态水塔”水量要充足就必须保证朔州有水可进。除了黄河水,桑干河补水还需来自上游东榆林水库的水。2018年1月1日,东榆林水库开闸放水,对桑干河进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冬季生态补水,标志着桑干河生态补水将实现常态化。桑干河充足的水量可保障沿河地区工农业用水,多余水量还可以根据河北、北京需要,下泄至北京官厅水库。

  根据山西省水利厅数据,自去年6月17日首次桑干河补水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桑干河朔州累计补水1.3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水6400万立方米,本地水7500万立方米,出境水量8000万立方米。

  白德军说:“生态补水后的桑干河,去年实现了120多天不断流。”而此前近10年,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断流316天。

  外有黄河水,内有水库水,随着桑干河生态补水的不断实施,“桑干夕照”、清水复流的美景也将重现三晋大地。

  聚焦治本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补水是治表,根源在治本。结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山西计划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退耕还草,在雁北地区建设百万亩牧草基地;实施高效节水,在井灌区全面推广应用喷灌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压减六成农业用水量。此外,对桑干河主要支流御河,加大废污水收集处理力度,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御河入桑干河交汇处建设生态湿地,使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

  在大同市区南8公里的十里河与御河交汇处,机械轰鸣,人群忙碌。这是大同市一个基础工程基本收尾的湿地公园,是桑干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带,原来就是一个‘龙须沟’。”附近居民介绍,长期以来,这条河道一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得不到有效治理,“工程开建后,一天一个样”。

  工程总投资35亿元,2016年3月启动,11月开工,2019年完工。建成后,整个项目区园林绿化面积将达3.51平方公里,绿化率达93%。“这些绿地和水面,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万余吨,吸尘3800吨,同时还能净化土壤、降低噪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说道。

  随着湿地工程的建成,御河、十里河在这个“大绿肺”里过滤后,流入桑干河,不仅能满足下游区域要求的生态环境用水,而且还能持续改善永定河、海河流域水环境,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确保首都用水安全的还有朔州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清河行动”。随着桑干河生态补水的进行,沿桑干河补水线路河道及两侧污水直排、垃圾堆放、违法建设等严重影响水质的问题频频出现,使朔州市水污染防治任务压力倍增。为保证给永定河送出足够的水、清澈的水、安全的水,朔州市委、市政府本着先清河、再治河的原则,坚持从源头抓起,按照“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巩固提升至2020年”的总体思路,采取“禁直排、清淤污、拆违建、关企业、停项目、迁村户”等措施,开展了以“整治入河排污口、河道清淤清垃圾、拆除河道违法建筑、生活污水提标达标、工业企业达标提升、绿化沿河岸线、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七项攻坚战为主的桑干河清河行动。根据地表水断面监测数据显示,市出境断面水质已由最初的地表水劣Ⅴ类达到接近地表水Ⅳ类标准,清河行动阶段性成果显著。

  山西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处处长李赣介绍:“去年生态补水从1号洞出口流到固定桥这个位置,大致用了25天时间,原因是向地下渗漏,补充了地下水。今年这条路径,大概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周边居民反映吃水的水井,今年的出水量明显比去年要大。”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一年多来,山西全面推进桑干河生态补水,童谣中的美景依稀可见。沿着桑干河顺流而下,迎面而来的已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景色。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8月9日

樊弋滋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李圣船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甘肃省疏勒河管理局做好流域“绿色文章”
为让碧波还复来——来自江苏科学治理太湖的实践
生态补水 保安致富
重庆成立守护绿水志愿服务总队
山西省“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获通过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