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逊克县车陆乡政府领导(左二)看望正在搬迁的卫东村村民、71岁的赵鹏杰一家

大雪中测量
5月下旬,记者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三江治理工程达标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负责这一标段施工任务的项目经理吉自虎说:“我们5月15日中标,16日就到达施工现场,看到全线都具备了开工条件,立马就能进行主体工程施工。这多亏了当地政府提前行动,老百姓积极配合,使得征林征地工作能在开工前全部完成,为开工打下了良好基础。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充分,这是我们在之前的工程建设中很少见到的。”
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波说:“我们本着少占农民地、少拆农民房的原则,尽量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与当地协商,尽量满足农民的合理诉求。另外,还按照区片地价的最高标准进行补偿,做到足额补偿百姓,保证百姓生活。”据了解,这次三江治理达标工程征林征地面积之大、投资额度之高、涉及群众之多、情况之复杂,在黑河市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但黑河市征林征地的进度却是全省最快的,从今年2月开始到4月末结束,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征林征地工作属最难。面对这一难题,黑河市没有畏缩,而是选择勇往直前。从2014年三江治理工程启动以来,黑河市政府和水务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提前研究制定《黑河市三江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方案》《黑河市三江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和制度,对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推进日程、保障措施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及各县(区)委常委为组长的两级工作推进小组,抽调相关部门精干力量成立推进办公室,设立征地拆迁、料场协调等专项推进工作组。“我们采取一天一汇报的方法,每天都形成统计汇报表,把各地最新的情况及时上报给领导,领导可以根据每天的汇报逐一解决问题。”一时间,“一切为了三江治理工程建设”成为大家的共识。
征林征地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该工程的组织负责方,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在今年春节之前就成立了征林征地领导小组,派出专人到各个县市辅助工作,并编制流程图,全面推进征林征地工作。黑河市爱辉区四嘉子乡东四嘉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强介绍:“我们村一共有182户,常住人口584人,涉及失地的农户有28户,占用每户的耕地还不到每户耕地总数的1/10,因此不会影响村民的生活。”“征地款和后期安置费到账特别快,从开始测量到签协议,再到最后我们收到补偿款,也就用了20多天。”“真是太快了!”这是记者在东四嘉子村采访时听见最多的一句话。
黑河市爱辉区征林征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爱辉区黄旗营子堤段,我们与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和设计院进行了沟通,经过多次调整设计方案,尽量不把堤脚落在村村通公路上,方便百姓出行。”
测量、清点、登记、造表、发放补偿款,黑河市征地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操作,严格按照区片地价的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在每一户的评估工作中,坚持国家征林征地补偿标准,做到让被拆迁户口服心服。
东四嘉子村村民袁昌义一家都很支持修“大坝”,他家靠近“大坝”的地共有5亩,占了700多平方米,算是村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了。“我们村儿的区片地价71.2元每平方米,紧挨的幸福乡是212元每平方米,虽然价格差了很多,但地价的设定都是政府根据区域、地区的类型和经济产出利益来规划的,符合国家标准,因此支持工程建设我们没啥说的。”袁昌义夫妇说。
征林征地从2月开始后,黑河市专门组织力量与各县乡干部每天走家串户,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耐心地向村民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讲解补偿标准和国家政策。
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很多地方的大雪齐腰深,征林征地小组为了不耽误工作,雇用铲车、推土机开路进入村子。为了赶进度,征林征地小组成员谁也顾不上自家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征林征地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每天都要面对群众提出的各种利益诉求,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黑河市征林征地工作的常态。
奔走在征林征地一线的工作人员,带着责任和使命,全力以赴,任劳任怨。拆迁户白天不在家,他们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做工作;有些群众的工作做不通,就转而先做其亲戚、朋友的工作;相关政策和赔偿安置标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帮他们认真分析、仔细算账,不厌其烦,细心作答,直到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心为止。
黑河市国土资源局储备中心副主任支春友,作为三江治理工程黑河城区堤防达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负责征占地的测量、区域划分、补偿发放、协议签订等工作。他白天测量,晚上统计,夜以继日地完成工作任务,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处征地的测量,又要主动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政策,让村民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征地拆迁的具体安排。由于工作量大,凌晨两三点回家成了常事。
许敬廷是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副局长,今年53岁的他,在零下35摄氏度的冬天踏冰卧雪,勘测堤线,即使大雪没了膝盖,还是坚定地完成了任务。黑河市水务局四岛建设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姬威,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档案留存、汇报材料等工作。他告诉记者:“文字整理工作虽然琐碎,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征地工作,只有做好优质的内业材料,才能成就高质的外业工作。”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没能陪伴怀孕7个月的妻子去做过一次产检,而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三江工程建设工作中。在这样的超负荷工作中,他们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个掉队,足迹和汗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由于政策宣传得透彻,并且经历了2013年黑龙江流域的大洪水,村民也深知水灾的危害很大,所以群众都有大局意识,思想工作很容易做通,纷纷表示支持征林征地工作。
王强介绍:“2013年的大洪水真是太可怕了,抗洪救灾进行了26天,差40厘米大坝就被淹没了。村里的土坝都是1973年村集体建的,防洪标准还不足10年一遇,修好新的堤防,能够更好地保障村民安全,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因此都支持政府修堤防。”“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儿。”在一旁的村民石秀春插话说。
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逊克段指挥康广平,经验丰富,作风干练。一到施工现场,他首先关心的是赔偿款是否发到了村民手中。为此,他还悄悄地到银行打听,得知确实已发到村民账户上时,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记者走村串户,来到村民家中交谈,也充分证实了此事。
逊克县车陆乡卫东村村民赵鹏杰,今年71岁了,新中国成立前10年,他家就住在“大坝”旁边,他出生在这里。现在要拆掉的房子是他花了3年时间盖的,住了这么多年,特别有感情,很舍不得。“起初说拆房子父亲想不通,但一谈到2013年大洪水把家里的菜园子全淹了,水都快进屋的险情,他就很支持建大坝了。另外,拆迁政策好,所有拆迁补偿都按照标准执行,我们按时拿到了补偿款,可以到县城买新房子了。”正忙着搬迁的儿子赵祥林说。
卫东村涉及动迁的农户有5户,他们都很支持拆迁工作。“这是对百姓有利的好事,新大堤修了,我们就不会再担惊受怕了。”拆迁百姓表示。拆迁工作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障碍和问题,这对工作人员来说,既是考验,也是锻炼。“不管遇上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耐下性子,静下心来沟通交流,只有把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逊克县车路乡党委书记曲学成说。
“一切为了三江工程建设”。黑河市在黑龙江省内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征林征地和发放补偿款工作,给施工单位快速进场和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