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委:满弓紧弦 精准防御
□本报记者 田慧莹
打开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气象预报图上的红色涡旋,如同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珠江口方向——台风“桦加沙”的每一丝变化,都牵动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工作人员的神经。
“台风登陆前正是最关键的时刻,此次台风影响范围广、致灾性极强,全委上下务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水利部防台风专题会商会部署要求,做足做细做实防范应对准备,坚决打赢这场防御硬仗!”9月24日上午,珠江委防汛会商会上,珠江委主任吴小龙注视屏幕,语气坚定。
窗外,天空乌云密布,雨点敲击玻璃,风声渐起。室内,每个人已满弓紧弦。
精准预判:与风雨潮博弈
台风“桦加沙”最危险之处,在于其与天文大潮叠加。“风暴增水将与自然潮汐叠加,潮位可能突破历史极值。”珠江委防御处副处长王保华指着卫星云图说。
面对风雨潮“三碰头”的严峻形势,珠江防总、珠江委于23日12时将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成立防御台风“桦加沙”工作专班,启动全委联合应急值守,防汛相关人员全员待命。
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一旦潮水顶托,极易引发海水倒灌、海堤损毁和城市内涝。防汛必须坚持流域一盘棋,精准调度是关键。
在台风“桦加沙”尚未影响流域时,珠江委便紧急联动广东、广西、海南,启动预泄腾库。
大藤峡、新丰江等骨干水库提前预泄,共腾出5.5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目标是让水库群发挥拦洪、削峰、错峰的协同效应。”王保华说。
为确保调度精准,珠江委派出应急监测团队,对黄冲、大林等20处重点测站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关键数据“测得出、报得准”。
发布预报信息7263站次46.2万条,推送风险预警信息超1万条……依托“四预”平台,珠江委对强降雨区域151条中小河流、188处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实时滚动监测,确保水情信息第一时间传抵一线。
一线坚守:织密流域防护网
9月24日,台风步步逼近。
“珠江河口区域多处潮位站点超警,需及时转移沿海低洼地区人员。”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戈军晚上刚输完液,便赶回岗位,推演发布监测预报信息,并提出防御工作建议。
3个工作组、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支持台风防御,还有60多名防汛专家随时待命,做好突发险情应急处置准备。
“山洪灾害及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风险高、影响大,必须盯紧盯牢。风险点分散,必须靠‘清单管理’压实责任。”珠江委副主任何力劲强调。珠江委对65个城镇河段实行清单化管理,电话抽查病险水库、在建工程,狠抓山洪灾害防御、海堤巡查防守、城市内涝防范等,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和“五个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流域各省区协同作战。珠江委启动对港对澳合作机制,滚动向香港、澳门共享监测预报信息。流域防总、地方防指和水利、气象等部门加强信息通报共享,凝聚防御合力。
9月24日17时前后,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登陆,防御部署进一步细化落实。广东工作组一线指导台风防御工作。水情预报团队将台风“桦加沙”与历史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动态优化预报模型。应急监测突击队驻守珠江河口,实时回传水情监测数据……
在这场与台风“桦加沙”的赛跑中,从精准预判到一线坚守,“常态监管+局地盯防+场次攻坚”的工作机制高效运转。疾风骤雨中,水利人以专业和担当,筑起捍卫珠江流域安澜的铁壁铜墙。
作者:田慧莹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