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域 > 太湖

幸福河湖建设助推太湖流域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4-25
上海市、江苏省加强跨界河湖治理,元荡湖呈现岸绿景美的生态风光  太湖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李攀
  黄浦江、钱塘江、闽江等重要河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福建主要流域国控断面达到Ⅰ~Ⅲ类水质比例位列全国第一;浙江八大水系总体水质全部为优;上海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99.3%,创历史新高;江苏太浦河省界断面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新安江省界断面水质连续13年优于考核标准……2024年,太湖流域片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统筹下,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五省(直辖市)持续发挥太湖流域片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流域片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共保联治跨界水体
  太湖流域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2024年,太湖流域片启动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提升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水平,以涉河湖领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破解太湖流域片省际边界水环境治理难题。
  各地凝聚共识,以太湖、大运河、淀山湖、新安江等重要跨界河湖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积极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贯通一体的河湖保护治理体系,形成跨区域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太湖局会同苏浙两省河长办建立大运河管理保护协作机制,强化大运河管理与保护。江苏以源头整治为重点,溯源整治太湖上游40条重点入湖河流。浙闽跨省巡河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浙江泰顺、福建宁德签订跨界河湖联巡联防联控联治协议。
  太湖流域片在太湖水环境治理、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界水体共保联治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了“责任共担、协同共治、效益共享”的河湖保护治理体系,为流域治理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范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个“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联合河长网、跨界水系图、应用云平台)项目建设初具成效,实现重点跨界水体监测信息数据跨域实时共享。2024年,太湖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改善,3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
  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提速
  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太浦河上,泛起点点金光。水鸟嬉戏,风光旖旎,引人入胜。如今,这样的生态美景在太湖流域片很常见。
  2024年,太湖流域片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推进。各地以总河长令、指导意见等形式部署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将其作为深化河湖长制改革的落脚点。
  福建省打造木兰溪、九十九湾等百姓获得感强、社会认可度高的幸福河湖样板,全省五星级幸福河湖达62条,数量比2023年增加1倍,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11条河流全部建成省级五星级幸福河湖。
  安徽省编制幸福河湖建设规划,系统谋划到2030年全省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完成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建成省级幸福河湖393条(个)。
  浙江省系统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灵山港、浙东运河获评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建成幸福母亲河31条、高品质水美乡村264个、城乡亲水节点616个、滨水活力绿道732公里,亲水圈覆盖率达85%。
  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流域片群众共享发展硕果。
  浙江省金华市大畈乡依托“15分钟亲水圈”,建立了“亲水圈共富联盟”,建成壶源江、双姑源、清溪源三条滨水产业带,形成滨水休闲、乡村文旅、民宿康养三大特色产业,年均吸引游客超210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助推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尝到了因水而兴的甜头。
  据了解,2025年以来,太湖流域片启动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将流域片县域重要河湖全部建设成幸福河湖;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跨省幸福河湖,让幸福之水持续润泽民生。
  助力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
  太湖流域是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守护好江河湖泊意义重大。
  上海市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打造“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统筹推进功能布局优化、核心产业培育、城市地标打造,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如今,上海马拉松、上海杯帆船赛、传统龙舟赛、赛艇公开赛等活动纷纷选址于“一江一河”,以水为脉的发展带正在形成。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中,83%聚集在滨水区。2024年,超3亿人次到访“一江一河”滨水空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让长漾焕发江南水乡新活力,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长漾畔,不少音乐民宿吸引了音乐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来此分享、体验。吴江区还注重挖掘长漾片区的蚕桑丝绸文化和水乡古镇遗产等特色人文资源,加速桑基鱼塘项目建设,建成研学基地,打造“江村大米”“太湖雪丝绸”等本土品牌,实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
  在福建,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首笔水土保持碳汇开发贷款先后签约,推进闽江流域河湖碳汇开发,累计开展水权交易130笔、交易水量3800多万立方米,助力巩固改革创新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因水而兴。太湖流域片各地全方位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持续打造高品质河湖生态环境。据了解,在2024年河湖健康评价中,太湖流域片由省级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河湖均处于健康或非常健康的水平,向着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的目标更进一步,为支撑流域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4月25日

责任编辑:王瑜